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新疆新闻

【新风吹 南疆变】现代文明新风吹暖南疆大地

时间:2018-12-12

11月26日晚,喀什地区叶城县吐古其乡经营美容美发连锁店的祖丽胡玛尔·艾木都拉(中)正在教村民美容方法。本报记者杨斌摄

【开栏语】

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民族团结……在南疆大地,处处可见现代新风,处处都有可喜变化。

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深刻改变了南疆。如今,南疆妇女化妆的多了,农民外出务工的多了,少数民族群众会说普通话的多了,老百姓不同民族的亲戚多了,乡村文化活动多了,呈现出“五多”的喜人景象。连日来,本报记者深入南疆城乡,看发展,看变化,倾听老百姓的心里话,分享老百姓的新希望。从即日起,本报开设《新风吹南疆变》栏目,以一组系列报道带读者一道领略南疆新风,共同见证发展变化。

新疆日报记者/隋云雁

钱包鼓了,笑声多了,精气神足了,文化活动丰富了,生活方式更现代了……行走在南疆大地,随时都能感受到发生在各族群众身上的种种变化。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正在南疆大地发生,一股暖人的现代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随着稳定红利的不断释放,南疆各族群众敞开胸怀拥抱现代生活,发自内心维护民族团结,信心十足建设美好家园,让这片古老大地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新观念催生新风尚

11月25日中午,伽师县的气温升到了19℃,江巴孜乡开旦木加依村的“星期天巴扎”在和暖阳光下迎来了客流高峰。

停车场满满当当,巴扎里人声鼎沸,吸引眼球的除了各色商品和美食,还有大人小孩的时尚装扮。正在售卖女装的热依拉·艾山挑染了头发,脸上化了妆,穿着衬衣毛背心、牛仔裤和短靴,看上去很时尚。“都是从喀什市进的货,选最新的样子,过去那些旧款式已经没有人要了,越时尚越好卖。”25岁的她用流利的普通话告诉记者。

大声推销蛋白粉的帕提古丽·塔希来自100多公里外的麦盖提县,见到记者赶紧递了一张宣传单。“这类产品农民能接受吗?”“接受的人越来越多,我摆了一年摊了,来的都是回头客。”帕提古丽高兴地回答记者。

满头大汗地从巴扎挤出来,记者在村里漫步,来到正在装修的村民克热木江·吾普尔家,他热情地邀请记者进屋。

克热木江家里有9个房间共250平方米,天花板是蓝色的,家具都刷成白色,卧室里有具有收纳功能的板床,室外的顶棚和葡萄架都是钢结构的。“这次装修花了10万多元。以前的土炕拆了,家里干净了,疾病就少了。”克热木江的普通话带点上海口音。

克热木江2002年开始在上海卖烧烤,交了一群当地朋友,这些年每年也就回村住一段时间,“这下好了,上海来朋友了,家里也有条件招待了。”他细数外出务工的好处:挣钱多、开眼界、广交友等等。“乡亲们以前都愿意待在家里,现在都希望能够外出务工。村里有几十个人在外面,有去乌鲁木齐、伊犁的,还有去上海的,大家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克热木江说。

女性化妆的多了,农民外出务工的多了,少数民族群众会说普通话的多了,老百姓不同民族的亲戚多了,乡村文化活动多了……南疆这些变化让新疆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木拉提·黑尼亚提感到振奋。“这是一场真正的思想解放,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大好局面,让南疆群众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木拉提说。

11月初,木拉提来到南疆调研,所到之处很多场景和细节都让他惊喜。“前些年我曾在南疆驻村,当时村里受宗教极端思想影响,气氛压抑,缺乏活力。可如今,南疆农村处处都能看到自信乐观的笑容,处处都能见到努力工作的身影。”木拉提说。

新变化带来新面貌

喀什地委党校党建法律教研室主任梁明霞去年以来常到农村开展社会调研,和老乡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我们的宣讲很受欢迎,村民渴望了解党的好政策,也向往现代生活方式,现在干群关系越来越密切,村民对现代文明新风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生活方式改变了,观念也更新了。”梁明霞说。

11月25日傍晚,记者和喀什市民沙拉木·喀迪尔漫步喀什街头,27岁的沙拉木刚刚结束了两个月的农村工作回来。“经常接触新鲜事物,人的眼界就宽了,心态就开放了。这两年农村和农民的变化最大,而南疆城市也变得更有现代气息。”沙拉木边说边领记者来到喀什古城。

喀什古城里的“山呢”咖啡馆飘着浓郁香气。“我们都是现磨咖啡,顾客除了游客,还有本地居民。现在老城里的老年人也会来坐一会儿,尝尝咖啡的味道。”店主米尔艾合买提·吐拉洪说,今年这里又新开了几家咖啡馆,家家生意都好。

80岁的奥布力喀斯木在自家铜艺制品店门口烤着电暖炉,“这个比火炉好,环保,不污染环境。”店里的音响放着轻音乐,这位从事传统工艺67年的老人表情悠然闲适,背后是琳琅满目泛着亮光的铜艺品,宛如一幅油画。

一家叫作“美丽女孩美容美发沙龙”的小店灯火通明。“什么产品销路最好?”记者进门后咨询。“美容和美发产品都很受欢迎,要知道现在的女孩子一般化了妆才出门。”店主加丽娜笑眯眯地回答。

由于喀什市刚建了一个大型夜市,古城区的夜市被沙拉木称为“老夜市”。记者以前曾多次光顾,此次见到了不少新面孔——经营面肺子的是回族大姐马阿莎,麻辣烫摊是新来的四川小伙小唐摆的。汉族姑娘贺萍说,少数民族居民很喜欢自己的煎豆腐,不少人加了她微信。卖小龙虾、螃蟹的崔玉英边和旁边的维吾尔族摊主聊天边帮他整理餐具,其乐融融。

“这就是生动的民族团结场景。”沙拉木说。沙拉木标准的普通话让卖凉面的摊主十分羡慕,他说自己正在努力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争取也能有这么标准的发音。

民族团结像呼吸一样自然,像空气一样不可或缺。在南疆农村,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不同民族的结对亲戚,经常到家里住上几天。见面的时间多了,感情自然也越来越深了。

阿克苏市的“百年老街”王三街吸引了各民族商人在此集聚,现在很多店铺换了招牌,冠以“一家亲”。记者来到一个“一家亲”餐厅,店主是娄建波和木合塔尔·阿布都肉苏力,他俩结为亲戚后,联手开了这家餐厅。“我们合作愉快,亲密无间。”木合塔尔说。

新生活开启新追求

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生活就有了新的期盼和需求。近一段时间,记者每到一个村,都能看到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在乌什县前进镇托万克麦盖提村,村民在生态园的大舞台上跳起了广场舞、走起了模特秀,欢笑声回荡在湛蓝天空下。这个村每周都有一场文艺演出,每月都有一次文艺比赛,村民自己排练的广场舞还获得了县广场舞大赛一等奖。

库车县哈尼喀塔木乡英吐尔村也有个“乡村大舞台”,村民成立了文艺演出队,排练了歌舞、弹唱等节目,巡回演出一年多,名气越来越大。

每到夜晚,巴楚县阿纳库勒乡果勒买里村就热闹起来。村民走出家门,在村里的滨河体育文化公园休闲游玩。孩子们最高兴,他们喜欢那些有趣的娱乐项目。村民阿孜古丽·伊明每晚都带着儿子来玩,看着孩子兴高采烈的样子,心中充满幸福,“现在我们的日子比蜜还甜!”村民买哈木汗·玉素甫也很赞同:“漂亮的安居富民房如今还成了‘河景房’,再也不羡慕城里人了!”

这个村刚刚整村退出贫困村。“南疆的老百姓很幸福,他们享受的各项惠民政策是全国最全的、最好的、力度最大的。”自治区体育局驻该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刘毅深有感触地说,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以来,“访惠聚”工作力度加大,党的好政策落实到千家万户,党的阳光温暖了每一个家庭,群众心怀感恩,发展也有了内生动力。“好日子必然会让人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村民向往现代文明,对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追求。”刘毅说。

11月3日,记者在和田县吐沙拉乡喀热买提村便民服务中心参加了一场农民婚礼。婚礼简约而隆重,充满现代气息。“场地、布置村里都安排好了,我只需要通知亲友,准备好抓饭、水果、糕点就行了。”穿着西服的新郎阿不地艾肯木·热扎克在歌舞中,满脸喜悦地牵着新娘的手接受大家的祝福。“我喜欢我的婚礼载歌载舞,充满欢笑、充满幸福!”阿不地艾肯木高兴地说。

  • 上一篇:“第一动力”引领新疆加速跑
  • 下一篇:乡村振兴|绿色发展描绘新疆乡村美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