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经济报讯(通讯员王亚萍)“人均一头牛和羊,油盐零花不用愁;人均两头牛和羊,脱贫致富有奔头;人均三头牛和羊,三年拔地盖新楼……”这是博乐市小营盘镇有仓养殖合作社负责人马有仓经常挂在嘴边的顺口溜,也是他发展养殖业增收致富的真实写照。
今年47岁的马有仓是土生土长的小营盘镇塔翁哈木尔村村民。在二十世纪80年代,他就开始放牧,“那时候就是把牛羊赶到山坡上吃草,吃饱了再赶回家,牛羊不仅长得慢,还育不肥。”马有仓说。
“那时,家里的牛圈羊圈都是搭木头或者草棚子,草料若跟不上牛羊就会猛顶圈门,饿极了的牛羊放出去,不但不温顺,还会到处乱跑找吃食。”马有仓说。有一次,他赶着羊群去放牧,一不留神,羊群不见了。他竭尽全力寻找,可最后还是丢了32只羊。“从那以后,家里就靠仅剩的1头牛和3只羊生活,为了增加收入,父亲每天骑自行车去镇上卖鲜奶。1992年的一天,父亲骑车出现意外不幸离世。”马有仓说这话时,满脸悲伤。
“家里的顶梁柱倒了,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应该担负起照顾家照顾母亲的责任。”20岁的马有仓突然成熟起来。
从那以后,马有仓除了种好家里的9亩地外,还一边钻研养殖,一边慢慢扩大养殖圈舍,优化牛羊品种。1998年,他不仅将多年来的土牛换成了育肥牛,还将羊的数量扩大到了100多只,一年下来纯收入2万余元。
好风凭借力。2012年,马有仓借助党和政府的补贴政策,投资115万元建起了占地面积20亩、配套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标准化养殖小区,成立了有仓养殖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后,政府给的各项补贴有50余万元。
合作社成立了,牛羊育肥也从小打小闹的家庭圈养,发展到规模化、集约化养殖。2014年,政府对跨省引进育肥牛的养殖户每头补贴2000元,马有仓借机购买200头,得到政府补贴40万元,虽然因水土不服损失了12头牛,但加上原有的育肥牛,当年600头的出栏量还是让马有仓赚了一笔。2016年,马有仓的牛羊出栏量达到2900头(只)。其中牛900头、羊2000只,合作社也先后吸纳了6户养殖户参与其中。“合作社发展迅速,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马有仓说。
马有仓说,现在的养殖跟以前的粗放化养殖不一样,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合作社的这个养殖小区从饲料制作、防疫、消毒到档案收集,均有完整的制度。就拿饲料配方来说,制作时就考虑了牲畜营养的全面性,因此饲料配比非常严格,喂养时也要格外注意,喂养时间和喂多少都会根据牛羊的大小来界定。
在一台饲料搅拌和饲料粉碎机前,马有仓说:“以前,粉碎草料和搅拌都需要人工。现在,机器一开,铲车把原料放进机器里,紧接着,成品饲料就有了,省时省力,以前喂300头牛至少需要8个人,现在2个人绰绰有余。”
在有仓养殖合作社的一个暖圈里,温度适中,备料整齐地堆放在过道中间,几十头牛站着或卧着。马有仓说:“我们每天都会清理圈舍,并定期为圈舍消毒、给牛羊注射疫苗。现在跟以前可不一样了,牛羊也需要一个舒适的环境。”
今年,马有仓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养殖思路,他卖掉了所有育肥羊,打算扩大育肥牛的养殖规模并进行产品加工。“搞养殖,除了有养殖技巧,还得观察市场行情,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人们更喜爱瘦肉。今年,我计划投入50余万元建一个肉质分割厂。我还想开个直销店,实现养殖、宰割、销售一条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