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木太力甫·吾布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新疆意识形态领域从来就不是一个平静的港湾,而是我们与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进行异常激烈的反分裂斗争的主战场。长期以来,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大肆歪曲、编造、篡改新疆历史,以唯心主义的国家观、历史观为基础,以建立“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为政治目的,以“新疆独立论”“宗教至上论”等为主要内容,夸大文化差异,煽动民族隔阂和仇恨,企图搞乱新疆的意识形态,搞乱人们的思想观念,与我们争夺群众、争夺人心。他们利用学术、小说诗歌、文艺演出、音像制品、网络媒体等,大肆散布、传播错误、反动言论,极力否定我国历代中央政权对新疆地区的管辖,否定新疆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血脉相连的成员,否定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否定新疆历来是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反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反对社会主义制度。这些错误、反动思想,在新疆渗透蔓延的时间长、范围广、程度深、危害大,致使一些人对新疆的历史、民族、文化、宗教等问题产生错误认知;一些人在精神信仰、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等方面,对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并不清楚;一些人甚至做起了妄图把新疆分裂出去的“独立梦”“建国梦”。直到今天,民族分裂思想、“双泛”思想、宗教极端思想流毒远未肃清,这些都严重虚化、消解了人们的国家认同感。新疆反分裂斗争实践深刻表明,我们与民族分裂势力的斗争,根子就在意识形态领域,焦点就是新疆历史问题。不澄清被民族分裂势力歪曲篡改的历史事实、不彻底铲除民族分裂思想的流毒,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就无从谈起。
历史问题是重大政治原则问题,对历史问题的不同看法和不同解读,直接影响各族干部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必须彻底清除民族分裂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散布的错误言论和反动思想的影响,正确认识新疆历史、还原历史真相、澄清错误认知、树立正确观念、提高辨别能力,这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迫切需要,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是团结群众、凝聚人心的根本,也是增强各族干部群众精神力量的根本。
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自汉代开始,新疆正式成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在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历史演进中,新疆各族人民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共同开拓了中国的辽阔疆土,共同缔造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新疆地区始终是中国组成部分的事实不容置疑。
新疆古称西域,意为中国西部的疆域。公元前60年,汉代中央政府在西域地区军政体系的建立标志着新疆正式纳入中国版图,西汉政府在今轮台县设立西域都护府。以两汉西域都护府、西域长史府,三国两晋戊己校尉、西域长史府,唐安西大都护府、北庭大都护府等为核心的中央政府治理新疆的历史,证明新疆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枪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继而又把侵略的魔爪伸向了我国的边疆地区。1865年,中亚浩罕国阿古柏入侵新疆,并与英帝国主义勾结,沙皇也乘机出兵侵入伊犁,1870年阿古柏率部攻占新疆,妄图把新疆分裂出去。在祖国腹背受敌的危难时刻,左宗棠率领清军在各族同胞的大力支援下,迅速击溃阿古柏势力,收复新疆,维护了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光绪十年(1884)十月,左宗棠、刘锦棠上奏清政府建新疆省,清政府采纳了建议,发布新疆建省上谕,正式建立新疆省。从1840年至1949年的100多年间,新疆各民族逐渐在抗击侵略、反分裂斗争中从自发联合到自觉联合,在抵御外来侵略、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斗争中,结成了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关系。近代以来,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新疆各族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奋起反抗、共赴国难,共同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篇章。新疆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实现了和平解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大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族人民昂首进入了新时代。
二、多民族、多文化是我国的一大特色,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新疆地区民族关系的演变,始终与中华各民族关系演变相联系。新疆历史证明,新疆既是新疆各民族的家园,更是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的组成部分。新疆各民族文化从开始就深深打上了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印记,千百年来新疆各民族文化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是任何分裂势力都篡改不了的铁的事实。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的诗句“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藩王能汉语”,是当时新疆地区民汉语言并用、文化繁荣景象的写照。西辽时期,契丹人征服喀喇汗王朝,控制全新疆和中亚,典章礼制多依从中原。元代,大批畏兀儿等少数民族移居内地生活,学习使用汉语,有的参加科举考试并被录用为各级官员,涌现了一大批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史学家、农学家、翻译家等,助推新疆各民族文化出现了一个发展高峰。正如《新疆的文化保护与发展》白皮书中阐述,在新疆,不同语言的互借互用成为普遍现象,享受多样特色美食是新疆各民族成员共同爱好。各民族成员长期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在语言、饮食、服饰、音乐、舞蹈、建筑等社会生活和文化艺术方面相互影响、彼此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始终是各民族文化的共同特点。
三、新疆历史证明,新疆历来是多民族聚居和多种宗教信仰并存地区,一教或两教为主、多教并存是新疆宗教格局的历史特点
伊斯兰教既不是维吾尔族天生信仰的宗教,也不是唯一信仰的宗教。多种宗教交融共存是新疆宗教关系的主流。不管历史上各种宗教如何演变,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始终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新疆地处中国西北、亚洲腹地,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和枢纽,也是各种宗教传播和汇聚之地。
在原始社会,新疆地区的居民就产生了原始宗教观念,并逐步形成了萨满教。公元前4世纪以前,新疆流行的是原始宗教。从公元前4世纪起,盛行于东西方的一些宗教沿着丝绸之路陆续传入新疆地区。最先传入的是祆教。
大约在公元前1世纪,佛教传入新疆地区,逐渐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宗教,形成以佛教为主要宗教的多种宗教并存格局,并先后形成了于阗、疏勒、龟兹、高昌等著名佛教中心。4世纪至10世纪,佛教进入鼎盛时期。同期,祆教流行于新疆各地,吐鲁番地区尤为盛行。
5世纪前后,道教传入新疆,主要盛行于吐鲁番、哈密等地,至清代传播到新疆大部分地区并一度复兴。
6世纪,摩尼教和景教(基督教聂斯脱利派)相继传入新疆。10世纪至14世纪,景教随着许多地方回鹘等民族改信而逐步兴盛。
9世纪末10世纪初,伊斯兰教传入新疆南部,新疆原有宗教格局再次发生变化。喀喇汗王朝在接受伊斯兰教后,于10世纪中叶向信仰佛教的于阗王国发动了40余年的宗教战争,11世纪初攻灭于阗,将伊斯兰教强制推行到这一地区,形成了南疆以伊斯兰教为主、北疆以佛教为主,伊斯兰教与佛教并立的格局。
14世纪中叶,东察合台汗国统治者以战争等强制手段,将伊斯兰教逐渐推行到塔里木盆地北缘、吐鲁番盆地和哈密一带。至16世纪初,新疆形成了以伊斯兰教为主要宗教、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
此后,各种宗教继续传入新疆地区。18世纪开始,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相继传入新疆地区。以伊斯兰教为主要宗教、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一直延续至今。
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是一场针锋相对、你死我活的争夺战。我们要清醒看到,新疆仍然处于“三期叠加”时期,分裂和反分裂的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尖锐的,有时甚至是十分激烈的,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彻底肃清民族分裂思想的流毒,以及“两面人”在意识形态领域散布的错误、反动观念,增强各族群众免疫能力的任务是长期、繁重的工作。“心病还需心药医”,“心药”就是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五观”,就是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对各族干部群众长期进行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疆方略特别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