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新疆新闻

亲近田野 泥土味浓——塔里木大学“用胡杨精神育人 为兴疆固边服务”纪实(下)

时间:2018-12-27

新疆日报记者/李杨张晨暄

“在我们园区,16位团队成员中10位都是塔里木大学毕业的,我也是其中一员。能在这里为团场服务、帮助职工增收,我们很幸福。”12月16日,在阿拉尔市印象蓝泊湾生态观光园,齐华玲笑得像花儿一样。

室外零下15摄氏度,室内蝴蝶兰开得正艳,铁皮石斛绿意盎然,各类水果琳琅满目,让人仿佛置身南方。

如今,这里既是南疆蝴蝶兰花卉的集散地,也是颇有名气的生态旅游观光基地。塔里木大学人用自己的努力,让曾经白花花的盐碱地变成了“花果山”。

新疆一盘棋,南疆是“棋眼”。60年来,这所从荒原上“长”出来的大学,始终保持着与泥土亲近的精神气质,培养了一批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有用人才,为兴疆固边提供着智力和人才支撑。

一批批塔大毕业生,如星星般遍布于南疆乡村、团场连队

“这些叶片能打掉吗?”学生中传出小小的声音:“能”。“是谁这样任性?这些可以留着,只需要把下部的老叶、黄叶打掉,保持通风透光就行。”

12月13日,午后的阳光暖暖地照进智能温室,郁郁葱葱的西红柿田里,植物科学学院教师轩正英正讲在兴头上。

“这块地是学生的地盘。”轩正英说,从选种到播种,从施肥到管理,从收获到销售,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只作指导。

种菜下得去棚,翻地是把好手,修剪技术也要过硬,这是对园艺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菜种好了卖不出去也不行。”植物科学学院园艺学大三学生杜雪睿说,“校园市场设有大学生卖菜专区,好的小组一年能挣1万多元呢。”

勤动手、会实践的要求,从建校一直延续至今。在塔大校史馆里,名誉校长王震的批示字迹清晰——到塔大学习的学生,必须达到三个毕业,即政治思想毕业、劳动毕业和生产技术毕业,否则不算合格。

有人说,塔大毕业生泥土味浓。的确,塔大学子在学校里接受实践的磨练,毕业后,他们到兵团去、到南疆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为最适应新疆水土、最能扎根边疆、最受各族群众欢迎的可用之才。

“年底常加班,不过每月都能拿4000多元。书记你听,我的普通话是不是越来越好了?”12月14日中午,阿里木江·牙生的手机响了,在阿克苏市一家企业务工的村民艾买尔·吐尔地发来微信语音。

阿里木江是阿克苏市阿依库勒镇塔什巴格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在他的手机里,有一个182人的微信群,微友全是阿里木江到村里后,组织动员外出务工的村民。

2009年,阿里木江毕业于塔大农林经济管理学专业,工作后,从阿依库勒镇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技术员一步步成长起来。这个村人多地少,为了鼓励村民外出务工增收,阿里木江挨家挨户做工作。

“村民外出务工每月最少也有1500元收入,多的能挣5000元。有35个贫困户因此脱贫。”阿里木江笑着说。

在兵团第十二师三坪农场六连,27岁的党支部书记李文涛带领职工把牛奶西红柿卖到了广东;在第一师十团十八连,党支部书记张华让职工尝到农业机械化带来的甜头……

60年,塔里木大学6万多名优秀毕业生,85%留在新疆,68.5%扎根南疆。一批批毕业生,如星星般遍布于南疆的乡村、团场连队。他们把青春理想安放在基层广阔的田野,在人生的舞台上,发出璀璨光芒。

聚焦基层需求,取得一大批“接地气”的科研成果

塔大生命科学学院李树伟教授的办公桌上,有一张全国高等院校博士学位授权点示意图。塔里木盆地北缘,闪耀着一颗“星”。

今年5月,塔大生命科学学院成功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塔大由此实现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授权点“零”的突破。

曾有人评价塔大离北京最远、离沙漠最近、条件最艰苦。塔大特殊的环境决定了其每取得一项成果,都要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甚至几十倍的艰辛。

“我们脚下的这个地方,许多年前还是一片棉花地。”李树伟说,如今,这个棉花地里“长”出来了博士点。

塔里木大学党委书记赵光辉认为,学校“做塔里木文章,创区域性优势,建综合性大学”的办学思路是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清华北大做的,我们也许做不了。但仰望星空,我们脚下有根。塔大的根,要深植于南疆大地。”

李树伟从事的正是这样的研究。几天前,她带着研究生,往返1400公里,从策勒县的一个和田羊保种场采样回来。她的专长是和田羊毛囊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和田羊的羊毛细腻、弹性好,是和田地毯的优质原料。我们通过激素调节,能提高羊毛生长密度,让农户增收。”

塔里木大学始终聚焦南疆需求,以“环塔里木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研究”为特色,开展了“南疆特色生物资源和新品种培育”“塔里木盆地生态环境保护”“西域文化”等具有地域特色的科学研究,取得一大批“接地气”的科研成果,攻克了一系列困扰新疆特别是南疆地区发展的瓶颈问题。

“这两个词都是‘请’,快给我讲讲有什么区别。”12月18日刚下晚自习,大二学生程倩倩认真地向舍友阿迪莱·艾买提请教维吾尔语。

南疆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急需懂双语的基层干部人才。从去年开始,塔大实施了“双语双向”行动计划,互学双语已成为学生的日常习惯。

从“农”出发,开枝散叶。塔大围绕兵团重大战略和产业发展需要,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增设南疆发展急需的纺织工程、化学化工、学前教育、医学、水利水电工程等专业。开设“棉花实验班”“农经实验班”“三五九创新人才实验班”等,正着力培育“强专业、会双语、懂经济、会管理”的应用型复合人才。

熟知牛羊脾气,听得见果树呼吸声,读得懂棉花的生长密码

兵团第一师十二团十一连职工都知道,张红亮家有两个“财神爷”:张锐和高山夫妇。张红亮家的核桃亩产量从前年的150公斤到今年翻了一番,50多亩地算下来,一年能多挣好几万元。

“有了张教授两口子,俺种核桃树,就像孩子交给托儿所,因为有两位‘保育员’管着哩。”张红亮笑着说。

张锐和高山是塔里木大学植物科学学院教授,一对“夫唱妇随”的科技特派员。6年来,他们往返于兵团第三师五十一团、墨玉县、麦盖提县、皮山农场等地开展科技服务。刚开始由于剪掉果树枝条被老乡拿着坎土曼追着打,现在成了农户最欢迎的林果专家。

“我俩热爱农业,看到种植户多挣钱,我们付出再多,都觉得值!”张锐说。

“在我们连队,因为不懂技术,过去没人愿意养鸡。格明古丽·木哈台老师来后,一切都变了。”第三师五十一团四连职工来海木·肉苏江说。

格明古丽是塔里木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副教授,从2015年开始,她往返于370公里以外的五十一团四连,免费为职工送鸡苗,手把手教他们饲养技术。起初,连队职工嫌麻烦不愿养,格明古丽前脚刚走,他们就把鸡苗卖掉。

“要让职工坚持下去,我首先要坚持。”后来,格明古丽在村里住了一个月,紧盯每一个环节督促、讲解。到了寒暑假,就让学生去继续指导。如今,养鸡成了四连的特色产业,不少职工因此脱了贫。

如果说在科研中不断取得成果突破是塔里木大学不断向上生长的过程,那么设立科技服务团队,开展文化下乡、大学生支教等活动,则是塔里木大学服务基层群众、向下扎根的过程。

建校以来,塔里木大学建成多个科技示范基地,在南疆27个团场、12个县市开展长期稳定的科技服务工作,20多个科技服务专家团队,广泛开展科技培训和技术推广。

在塔大,像张锐夫妇、格明古丽这样被群众称为“上树教授”“鸡圈教授”的还有很多。有人说塔大人“土”,但塔大人说,基层需要熟知牛羊脾气、听得见果树呼吸声、读得懂棉花生长密码的人。广袤的南疆大地,是书写论文的最佳稿纸。

  • 上一篇: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 下一篇:疆外快起来 疆内环起来 21个机场织密新疆空中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