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新疆新闻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努力奋斗的人生才幸福

时间:2018-12-27

编者按“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奋斗”,为我们进一步揭示了其蕴含的时代意义。奋斗已成为新时代的主旋律。本报特推出专题,讲述新时代奋斗者的故事,弘扬新时代奋斗精神,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聚起更磅礴的奋进力量。

董铖:发展驴产业带动农民增收

□新疆经济报记者任华

“最近怎么样?”“好呢,仅驴奶一项,我每月的收入就有3万元!要不是你扶持我办起合作社,我哪有今天的好日子!”

11月26日上午,巴里坤利农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吐尔恰提·拜山拜克一边给驴喂饲料,一边对董铖说。董铖是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花麒奶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2014年,董铖辞职到巴里坤县帮父亲经营公司,带着当地农民在驴产业里“淘金”。

近年来,驴产业成为巴里坤县的优势产业,巴里坤县从扶贫开发、农业产业化、畜牧、科技创新以及商贸等方面给予了许多优惠政策,农民养驴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初涉企业管理,董铖发现了经营中的主要问题:驴奶是一个新兴的产品,市场推进速度缓慢;公司的管理制度方面不够完善;公司员工年龄大,文化素质低……

针对这些问题,董铖和父亲商量后确定了品牌优先战略和以区域代理为主的销售模式;与此同时,大力推广在电子商务网站的宣传和销售;设立了微信公众号“花麒奶业”,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制作了宣传片。

在公司管理制度建设方面,董铖从财务内控制度入手,做好了库房、奶源和生产车间的内控体系,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公司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为补齐人才短板,公司招聘了14名大学生,对他们进行工作技能培训。

2014年,花麒奶业与新疆畜科院联合区内15家单位共同成立了新疆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目前已有35个成员单位。

不断推出的措施,极大促进了2014年的销售业绩,销售额比2013年翻一番。这几年,公司发展迅猛,产品远销全国各地,不仅拉动了新疆驴产业发展,还提高了巴里坤县和周边县市农户的收入。

此外,花麟奶业还承接了一项政府扶贫项目,通过为贫困户托养“扶贫驴”,年底为贫困户分红的方式,带动600多户贫困户走上了脱贫增收之路。

“经过四年打拼,我发现当初辞职创业的选择是正确的。虽然很累,但是奋斗的青春才是有价值的。”董铖说。


吾恩德尔思别克·阿依甫:“沙漠之舟”驮起致富梦

□新疆经济报记者张艳芳

“木拉提,快去喂草料,骆驼都饿了。”“好,我这就去。”11月25日傍晚,哈巴河县齐巴尔镇吉林新村村民吾恩德尔思别克·阿依甫照例来到骆驼圈,到喂食的时间了,骆驼们还没有吃“饭”,他有些着急了,连忙催促儿子木拉提·吾恩德尔思别克去拿饲草料。

“这些年,靠着养骆驼、卖驼奶,我们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这些骆驼不仅是我们的收入来源,更像是我的孩子,要好好对待。”今年61岁的吾恩德尔思别克说。

2007年以前,吾恩德尔思别克一直和妻子靠养牛羊、销售牛奶为生。家里唯一的骆驼专门用来转场时驮运东西,不产奶。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养殖骆驼的亲戚介绍了驼奶的营养价值,一下子激起了他的兴趣。

“通过查阅资料我了解到,驼奶营养丰富,而且骆驼养殖成本较低、抗病性强,说不定养骆驼、卖驼奶是个致富的好路子呢,为啥不试一试呢。”吾恩德尔思别克说。

说干就干,吾恩德尔思别克卖掉了家里的一部分牛羊,又凑了些钱,买了10峰骆驼,成了村里第一家骆驼养殖户。

“骆驼比牛羊好养一些,夏天,每天早晨挤一次奶后,放到草场去,到中午,母骆驼会自己回来喂小骆驼,晚上也是如此。到了冬天,草场的草少了,我就给它们多备一些饲草料,保证它们能吃饱。”吾恩德尔思别克说。

那时候,驼奶基本用来招待客人或者自己喝,由于驼奶产量不如牛奶多,所以很少有人销售驼奶。头脑灵活的吾恩德尔思别克,在家门口挂起了“销售驼奶”的小牌子,成为村里销售驼奶“第一人”。

“骆驼产奶量有限,一峰骆驼每天挤3次奶,一天产奶3—6公斤,一公斤驼奶按10元左右的价格销售。”吾恩德尔思别克说。刚开始,知道他家卖驼奶的人少,生意不是很好。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放弃。他养殖骆驼很用心,销售驼奶讲诚信,从不掺假,买过的人都说他家驼奶品质好。

随着口口相传,吾恩德尔思别克家的驼奶渐渐有了名气,周边乡镇、哈巴河县城有不少人专门过来买他家的驼奶,培养了一批稳定的顾客。近几年,随着旅游产业的兴起,还有不少游客专门到他家,品尝新鲜驼奶。

“我家骆驼最多的时候达到40峰,收入最多时一年能赚20万元。”吾恩德尔思别克说。

12年来,吾恩德尔思别克靠着勤劳的双手,家里盖起新房,买了家具家电,不仅自己日子好了,还带动村里5户村民一起养殖骆驼。

热依拉木·海力力:创业路上永不止步

□新疆经济报记者张云梅

最近一个多月,热依拉木·海力力正在为新项目忙碌着,考察市场、网上搜索相关信息、做项目计划书——她正在为成立一个儿童托管中心而努力着。

热依拉木是柯坪县欧地卡姆餐饮服务有限公司经理。早在3年前,这一流程她就走过一遍,不过是为了创建餐饮公司。

“2010年,我从新疆师范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柯坪,没有听从父母的意见考公务员或当老师,而是选择到一家刚做起来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就业。”热依拉木说,由于她的国家通用语言水平较高、工作能力强,她很快成长为公司的管理人员。

热依拉木认为这正是她幸运的地方。“我在公司工作的7年里,政府非常重视对民营企业的管理,经常组织当地公司的管理人员外出考察培训学习。”热依拉木说,她在这些培训学习过程中,眼界开阔了,社会责任意识也在觉醒。

2015年,热依拉木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想到企业就业,但是公司的用工量已饱和,根本无法满足那么多人的就业需求。“要不我自己搞一个项目,帮助更多人实现就业?”热依拉木不禁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热依拉木说,那时柯坪县的餐馆规模都不大,就餐环境也不好。每次企业的客户或者自己的朋友来了,都不知道在哪里请他们吃饭。“那就开一家餐饮公司。”热依拉木很快作出决定。

家人听到她这一决定后,强烈反对。

“县城太小,人口又少,你搞餐饮店要投很多钱,万一经营不好怎么办?”曾经干个体失利的父亲担心地说。

“你干嘛给自己找罪受,还是去考公务员比较保险。”母亲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没有得到家人支持的热依拉木并没有就此打消创业的念头,她依然四处奔波寻找项目的投资人,要知道,按照她设想的“宴会厅+茶餐吧+儿童乐园”模式,项目至少需要200万元。

热依拉木非常庆幸在企业工作的7年,让她认识了许多人,也证明了她的能力,大家非常信任她,资金很快到位了。同时,在柯坪县人社局的帮助下,热依拉木的餐饮公司在县里的创业园区落下了脚,并且无论从管理模式还是从整体环境来说,都向大城市看齐。

令热依拉木感到骄傲的是,她对餐饮公司的要求,也在悄悄影响着整个柯坪县的餐饮业,许多小餐馆也开始跟着装修店面,无论从后堂管理还是前厅服务上,都有了明显变化。

“现在,我的餐饮公司一共吸纳了36人就业,其中大学生7人,贫困家庭劳动力22人。”热依拉木说。

如今,餐饮公司走上正轨,热依拉木又将目光投向6个月到3岁幼儿的托管问题。“幼儿园只接收3岁以上的孩子。但我发现,许多人生了小孩后,没人帮着带,而合意的保姆又很难找。”热依拉木想帮帮这些年轻的妈妈。

目前,针对6个月到3岁的儿童托管中心在柯坪县还是个新生事物,热依拉木说,项目计划一旦批下来后,能解决20多人就业。

金光毅:精心种南瓜走上致富路

□新疆经济报记者张晨暄

一亩地能有多少产出?11月26日,塔城市阿不都拉乡五户村农民金光毅给出的答案是:2000元至2500元。

乍一听好像不多,但对被称为“石头地”的五户村来说,一亩地能有这样的产出算是高纪录了。

今年,金光毅和姐姐金光霄种植的90亩特色南瓜不仅获得丰收,还卖到了内地省市。

因为沙石地多,土质不好,多年来,五户村村民只能种植玉米和小麦,金光毅也不例外。

“不能只种这些,越种越找不到前方的路在哪里。”金光毅爱琢磨,也愿意钻研农业知识,村里农牧民夜校的课程,他次次都不落下。每次结束后,他都要请农业方面的老师为他讲解不明白的地方。

“都说沙石地里种的西瓜好吃,那南瓜肯定也好吃。而且我们这里日照时间长,光照强,昼夜温差大,作物糖度高。”就在不断的学习中,金光毅决心改变种植模式,尝试种植经济作物。

金光毅开始收集相关资料,不会就学,不懂就问,先是物色南瓜种子,然后引进了金丝栗瓜和板栗南瓜两个品种。

今年5月,金光毅播下南瓜种子后,就开始精心料理这些“宝贝”。

种南瓜是个辛苦活,锄草、拉枝、修剪……每一步,金光毅都亲自上阵,从早忙到晚。

金黄的果肉,饱满的籽种,香甜的口感……今年9月底,看着自家丰收的南瓜,金光毅的喜悦写在了脸上。

金光毅说,南瓜不仅营养丰富,还有多种食疗保健作用。他种植的新西兰南瓜,既有老南瓜的香甜味,又有板栗、红薯的味道,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金光毅的90亩南瓜产量有100多吨,因为品质好,他不用为销路发愁,“我一方面利用微信、电子商务平台销售,另一方面吸引内地消费者购买,卖到了苏州、广州和厦门,很快卖完了,供不应求。”

金光毅已经为自家的南瓜注册了“北山之金”商标,明年还要把南瓜种植面积扩大到400亩,盖个更大的库房,成立合作社,让更多村民一起种南瓜增收致富。

艾麦提江·马穆提夫妇:成为产业工人圆买房梦

□新疆经济报记者任江

“我不敢相信,这里就是我们在乌鲁木齐的家。”祖丽胡玛尔·阿布都外力回忆。11月初,艾麦提江·马穆提、祖丽胡玛尔·阿布都外力夫妇领到房门钥匙,第一次来到自己的新家。这时,距离夫妻俩来到中泰集团成为产业工人仅1年零6个月。

艾麦提江和祖丽胡玛尔是新疆中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控股子公司新疆中泰化学阜康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阜康能源公司)的员工。2017年4月之前,他们是疏附县布拉克苏乡吐纳巴合村村民。

2014年,夫妻俩去北疆的一座城市打工,途经乌鲁木齐市。那是他们第一次来到乌鲁木齐,祖丽胡玛尔趴在车窗前一直盯着窗外的高楼大厦:“我想,乌鲁木齐真漂亮,什么时候我们能在这里买一套房子。”

当时,这几乎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梦。直到2017年,艾麦提江和祖丽胡玛尔的命运出现了转折。这一年,自治区实施喀什、和田地区3年10万人有组织转移就业计划,艾麦提江夫妇立刻就报名了,经过选拔,夫妻俩来到了阜康能源公司。

“我第一眼就喜欢上了这里,”祖丽胡玛尔回忆,“公司的一个车间比我们村里的广场还大。公司给我们俩安排了夫妻房,床单、被套、脸盆、牙膏等生活用品都准备好了。我们在这里吃穿住不花钱,还能学技术、学知识。公司就是我的家,更是我追求幸福的一所‘大学校’。”

祖丽胡玛尔被分配到聚氯乙烯车间,满眼都是从没有接触过的东西。她没有畏难,而是更加勤奋努力了。她从不迟到早退,每天随身装着一个记录本,遇到不懂的就向师傅和同事们请教,并认认真真记下来,每次考试,她的成绩总是第一名。不久以后,她就可以独立操作了。

艾麦提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较差,祖丽胡玛尔就成了他的“家庭教师”,从拼音笔画开始,一点点学。为了学习,夫妻俩把电视机频道全调到普通话频道,这样一来,看电视时间也成了学习时间。普通话水平提高了,艾麦提江和师傅、同事们的沟通就顺畅了,可以经常向他们请教,他很快就学会了叉车操作的要领,成为物流中心的一名合格叉车工。

现在,夫妻俩每月的工资加起来有1万元,这差不多是以前一家一年的收入了。这也让祖丽胡玛尔重拾4年前的买房梦。

今年9月,艾麦提江夫妇签订了购买中泰集团在中泰雅居保障性住房的合同。同时签约购买住房的还有中泰化学阜康能源有限公司另外3对夫妻工和1名单身员工。

现在,艾麦提江和祖丽胡玛尔正在装修新房,预计明年3月就能搬进在乌鲁木齐市的新家。新房只有50平方米左右,但祖丽胡玛尔很满意,“我们要更加努力工作,以后买更大的房子,把父母和孩子都接到乌鲁木齐来。”她憧憬着。


  • 上一篇:新疆18家医疗机构实现“就医一卡通”,还有13家在抓紧建设
  • 下一篇:喀什市英吾斯坦乡英乃喀什村:青年家门口就业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