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消费晨报讯(文/记者 赵梅 图/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3000多年前,在今天伊犁州尼勒克县境内的山谷里,曾经生活着这样一支聚落,他们用石块木柱构建房屋,养殖牛羊,也种植黍麦,会使用煤炭取暖做饭,可能还用煤从事冶铸活动。近日,记者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位于尼勒克县的吉仁台沟口遗址历经三年的考古发掘,又有了众多新发现,其间考古工作者在遗址发现了6座青铜时代的窑址,发现了用煤遗迹,同时,还发现了2000多粒碳化黍的种子。
遗址发现现场
遗址发掘现场
发现37座石砌房或为聚落首领住所和一般家庭住所
吉仁台沟口遗址位于尼勒克县科克浩特浩尔蒙古族乡的狭长山沟,这里两侧高山环绕,喀什河穿流而过,气候湿润,可避风雪,一直是牧民的冬窝子。
据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史前考古部主任、该遗址的考古发掘负责人阮秋荣介绍,遗址面积共约8万平方米,从目前的考古发掘情况来看,遗址年代跨度距今约3600年至3000年,是目前伊犁州发现的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以青铜时代为主体的聚落遗址。
2018年5月至11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国人民大学联合对尼勒克县吉仁台沟口遗址进行的第三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2000余平方米,清理房址17座,窑址2处,墓葬2座,发现灶(火塘)、灰坑、冶炼遗迹、煤堆等200余座,采集遗物标本1000余件。
截至目前,三年来的发掘累计清理房址37座,窑址、窖穴等300余座,此外,还发现了一处大型的高台遗存,考古发掘基本揭露出了聚落遗迹的全貌。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此次发现的37座房址多数集中分布在台地的背风较低处,其中,大型房址有6座,面积在100至400平方米。小型房址有31座,面积在20至60平方米,房址都是地穴式或地面式建筑,内外均由石头砌成。
考古发掘显示,这些大型房址都是依山体掏挖的半地穴式房屋,有一座面积达374平米的房址,处于遗址的较高处,该房址规模宏大、形制规整,这座房址的正中央有一个薄片石围起来的长方形火塘,火塘周边有对称分布的柱洞,北部发现有堆煤迹象,房屋中还有灰坑、石堆、卵石坑、红烧土面、炉渣堆等遗迹。
在大型房址的东面,有一些围绕山梁分布的半地穴和地面起建的小型房址,这些房址在清理时,发现有较多的柱洞、灰坑、烧土、石堆、火塘(灶)和煤堆等,还发现了大量煤块、煤渣和煤灰,出土了陶范、石范、炼渣、铜矿石等。
有学者从这些房址建筑结构分析,这些大型房屋或许是聚落首领居所,或者是聚落公共活动的场所,而小型房屋可能为聚落中的一般家庭住所。
遗址东部的发掘区域
遗址中发现的大型房址
发现6座窑址曾有一定规模冶铸手工业
遗址共计发现了6座窑址,有2座勺形窑规模比较大,形制很独特,其中,一座位于遗址东缘,由窑室和火道两部分组成。窑室居于南侧,近圆形,口大底小,窑壁及底烧土厚度约15厘米。窑室内部堆积可分为4层,其中第3层又分12小层,均为1至4厘米厚度不等的炭层,木炭多用细枝或草本植物烧成。考古工作者根据窑址形制及遗物,初步推测这座窑址为烧制或储存木炭的窑,即所谓的“炭窑”。其年代在距今约4600年至4400年。
考古工作者在现场发现丰富的与青铜冶炼有关的遗物遗迹,有陶范、石范,冶炼鼓风用的陶风管,还有坩埚残件,炼铜遗留的铜渣,以及铜矿石等。“这些都显示,这个遗址曾经存在一定规模的铸铜活动,”阮秋荣分析说。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韩建业分析,在新疆,尤其伊犁州,发现公元前2000年前半叶的青铜器比较多,但基本没有冶铸遗存发现。早先发现的尼勒克奴拉赛铜矿冶遗址,时代也已晚至东周时期。因此,此次发现的青铜冶铸遗存,对于研究新疆地区青铜时代冶铸手工业,以及早期中西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遗址还出土几件铁块和较多铁炼渣。韩建业分析,说明遗址同时还存在冶炼铁器的可能性。
据悉,以往新疆发现的最早的铁器年代在公元前9世纪前后,此次遗址发现的铁器年代比之更早,这一发现对中国新疆乃至中亚地区史前冶金考古,均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遗址中发现的勺形的窑址
3600年前聚落人就在用煤取暖做饭
据阮秋荣介绍,此前,国内和煤炭相关的考古出土文物证实,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已开始使用煤炭,但从新石器时期到春秋战国时期,对其利用仅限对煤晶、炭晶等(用于佩戴的装饰品))的加工利用,煤炭大量被用于生产、生活的记载则是在汉以后。
然而,考古工作者却在吉仁台沟口遗址中发现大量的煤灰、煤粒、没有燃尽的煤块,“有烧火用的灰坑,石头砌成的灶址,灶壁内侧能清晰地看见烧结的痕迹和烧红的土层”,考古工作者分析,这些煤灰、灰坑、灶址等遗迹说明,早在距今约3600年前,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就已充分认识煤的特性,并将其运用到取暖、做饭等领域。这一发现,无疑将人类使用煤炭资源的时间又上溯了1000多年。
而从遗址中发现的陶范,铜粒、铜刀、铜扣、铁块等遗存,考古工作者进一步分析,当时,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可能还用煤炭从事冶铸活动。
此次发掘,考古工作者集中发现了2000余粒碳化黍种子。据考古工作者介绍,这是伊犁州首次在青铜时代发现黍类遗存,其为黍向西的传播路线研究,提供了新的实物依据。
考古工作者从大量出土的马、牛、羊等骨头,多件石磨、石杵等加工食物的工具,和少量大麦、小麦、黍等颗粒分析,当时,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是以畜牧业为主,以农业为辅的。
遗址发现的2000多粒碳化黍种子
遗址中发现的陶范、铜刀和石杵等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