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代表团代表贾伊生(中)在审议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及两院工作报告时,建议人大代表多深入基层了解群众诉求,切实履行好职责。□本报记者甄世新摄
1月16日,政协委员许斌(右一)在分组讨论会上就扩大对外开放,全力推进核心区建设建言献策。□本报记者李瑞摄
打造旅游知名品牌。集中力量打造“新疆是个好地方”靓丽名片,形成新疆旅游鲜明标志,提升新疆旅游整体形象。着力打造自然生态、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休闲度假、户外运动、自驾、红色、康养、乡村、边境旅游等一批知名旅游品牌。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本报记者/任江张云梅
旅游人数突破1.5亿人次,增长40%以上……2018年,新疆旅游业交出亮眼成绩单。
自治区两会上,新疆旅游业的发展势头令代表委员们倍感振奋,他们说所见所闻,谈所思所盼,为打造“新疆是个好地方”品牌出谋划策、贡献智慧力量。
■稳定红利持续释放
“2018年,塔城地区累计接待游客513万人次,同比增长55.4%;旅游综合收入50亿元,同比增长52.5%。塔城旅游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自治区人大代表薛斌说。
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塔城地区紧紧围绕总目标,用足用好稳定红利,依托农牧业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生态环境、口岸发展优势和民族团结好、兵地融合好的“五优两好”优势特点,大力打造以裕民山花、乌苏啤酒、沙湾大盘美食、额敏冰雪体验为主的独具特色的旅游节庆活动。
新疆旅游业发展成效显而易见,来自天山南北的代表委员们纷纷讲述自己身边的变化。
自治区政协委员江启新介绍,2018年,乌鲁木齐市南山景区游客接待量突破1000万人次,同比增长82%;旅游收入达9.5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
“稳定红利持续释放,是新疆旅游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社会稳定和谐了,更多游客来新疆旅游,南北疆各地、各大景区都出现了游客如织的景象。”自治区政协委员杨兆萍说。
■“旅游+”催生发展新空间
对杨兆萍来说,2018年最让她欣喜的是,新疆各地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旅游+”战略稳步推进,旅游和各行业的融合发展风生水起。
“自驾游、低空旅游等旅游业态发展迅速,就是大力发展‘旅游+’战略的成果。”杨兆萍认为,低空旅游不仅大大节省了游客的时间成本,也打造了新疆旅游的全新视角,形成了新业态,丰富了新疆旅游的内涵。
自治区政协委员姚新奎则对旅游带动马产业的发展充满信心。“中华民族的马文化源远流长,新疆马文化底蕴深厚,马的数量也较多,旅游业和马产业融合发展前景广阔。”姚新奎说,现在新疆的景区马匹租赁、马术表演等项目越来越多,文化旅游部门正和相关部门一起,打造一系列马术精品赛事、一系列马产业文化品牌、一系列特色骑行旅游线路等。
新疆各地各景区大力实施“旅游+”。江启新介绍,去年乌鲁木齐市南山景区大力推进“旅游+农业”模式,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推进“旅游+康养”模式,积极推进康养产业发展;推进“旅游+文化”模式,开发了阿肯弹唱民俗演艺、民俗节庆等系列民俗旅游产
品,打造民俗文化旅游品牌。
■大力打造旅游知名品牌
“今后,我们将按照‘全域旅游、突出特色、打造核心、生态自然’发展思路,依托独特优势,加强兵地旅游资源整合,共同打造红色文化、康养、民风民俗人文三大精品旅游品牌。2019年力争游客突破750万人次、2020年突破10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分别突破70亿元、100亿元目标。”薛斌说。
伊犁林则徐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8年开始免费对外开放,平均每年参观人数近10万人次。自治区人大代表马利红对这个红色旅游景点非常看好:“2017年4月,伊犁林则徐纪念馆被国家列入第三批红色旅游景区景点项目名录。今年10月,经过全面升级改造的纪念馆开馆后,将吸引更多的观众前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打造伊犁红色旅游品牌。”
自治区政协委员蒋平安认为,新疆要打造旅游经济强区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必须大力打造旅游知名品牌,培育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加大旅游商品开发力度,同时提升旅游服务和保障水平。“旅游业发展要牢固树立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质增效、高效发展,同时,要进一步发挥旅游业发展对脱贫攻坚的带动作用,让更多的农牧民从旅游业发展中受益。”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