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重拾梦想摸索20年成非遗传承人
八旬老人坚守传承木偶戏
姚连成(右)在给弟子邓宗瑾传授木偶制作技艺受访者提供
都市消费晨报讯(记者秦金俐)1月13日,80岁的姚连成像往常一样,提着一个老生脸谱的木偶,在屋子里踱步、旋转,揣摩着人物的动作。20多年来,他把精力都放在制作木偶和木偶表演上,因为木偶不仅是他的爱好,更是他的精神。
姚老是克拉玛依市秦腔木偶剧团负责人。这个成立于1995年的剧团由他一手创办,目前有演员22人,已义务演出300多场木偶戏。退休后重拾儿时梦想
在姚连成的陕西老家,木偶戏表演经常有。每逢木偶剧团到村里演出,他就跑到幕后看演员们如何表演,并盼望着有一天也能成为其中一员。1993年,姚连成退休,他决定重拾儿时梦想。
从制作木偶开始,姚连成全凭摸索。制作木偶涉及绘画、雕刻、机械、服装等多项技能,他找来一块断木,用坏3把刻刀,才做成了第一个木偶,却遭到老邻居的“嘲笑”:“太难看了,手艺人做木偶都要从小开始学,你瞎折腾什么啊!”姚连成却不服输。
让木偶的眼睛和嘴巴都能动是个巧活。刚开始,他一连做了10个都不成功,气得他扔地上去了,事后又忍不住捡起来重新琢磨。一个多月后,木偶“包公”的眼睛和嘴巴都可以动了。正值深夜,他兴奋地向老伴大喊,又抱起她转了一圈。
几年后,姚连成做的木偶越来越漂亮精巧。一个美国人慕名来参观,要出600美元买他一个木偶,被他拒绝了,“我舍不得,还是留着表演用吧”!组织老伙伴建起木偶剧团
木偶做好了,姚连成常常挑着它对着镜子练习,一招一式地仔细揣摩。后来,他在自家开设了“木偶戏俱乐部”,门口拉起幕帘,家里装上壁灯,用录音机放上唱词,每天一到固定时间,不少邻居就来观看了。
喜欢唱秦剧的老乡和战友对他说:“一个人演没劲,大家一起演才热闹。”他因此萌生了组建秦腔木偶剧团的想法。
虽然老朋友们喜欢看木偶戏,却在木偶戏表演方面没啥经验,他就手把手地教。数个月后,20多名木偶戏爱好者基本掌握了表演要领。每逢周日,他们便去广场、社区等公共场所免费演出。
多年间,数百场义演让木偶剧团获得了各方认可。2013年,姚连成的木偶戏入选自治区非遗项目,他成为非遗传承人,赢得了“新疆木偶第一人”的称号。2014年,克拉玛依市文化馆专门为木偶剧团的木偶设立了陈列馆。目前,剧团已制作了木偶136个,可以装扮角色300多个,可以唱折子戏、本戏共100多种。9岁的孙子成为接班人之一
剧团演员以60岁左右的老人为主。姚连成曾收过6个徒弟,最小的22岁,最大的28岁,但都陆续离开了。“木偶制作工序太繁杂,演木偶戏不仅辛苦还挣不上钱。”为此,他招生的条件只有一个:热爱戏曲。
2016年,姚连成认识了在克拉玛依市一家书画社工作的邓宗瑾,她对木偶制作及表演有着浓厚的兴趣,每天一下班就来向他请教,3年来从未间断,目前已是剧团的骨干成员。“我决心把必生所学都教给她。”姚连成说。
9岁的孙子姚孟余也是姚连成最重视的接班人之一。孩子3岁起就跟着爷爷到处看戏曲演出,五六岁开始学表演,那时他提木偶都费力,更别说做动作了,姚连成一遍遍地教,小家伙从不喊累。至今,小家伙已参与了上百场演出。
作为非遗传承人,姚连成每年都会拿到政府发放的补贴,有关部门还会按演出场次给予剧团成员补贴。“这些举措都是政府对木偶戏的大力支持,鼓励我把这门艺术传承下去。我会为传承木偶戏尽最大努力。”姚连成说。近年来,他到社区、企业为数百人传授过木偶戏表演和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