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网讯(记者秦金俐报道)“金秋十月送清风,五中全会传佳音。十四五的规划得民心,各族的人民笑盈盈……”即便再忙,每天清晨,王秀芳都要练一会儿嗓子,这么多年来,她的每一天都是在“新疆花儿”清脆悠扬的歌声中开始。她新近创作完成宣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新疆花儿”《幸福生活万年长》将拍成视频进行线上宣传,而她需要精心准备。
王秀芳今年58岁,是乌鲁木齐市米东区长山子镇马场湖村民,是已故“新疆花儿”奠基人韩生元的女弟子。不久前,她入选2020“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候选人。
2020年5月,王秀芳在米东区羊毛工镇进行民族团结主题宣讲活动。
“新疆花儿”传唱两代人
“新疆花儿”是群众即兴创作和口头传唱的民间歌谣。2008年6月“新疆花儿”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提到与“新疆花儿”结缘,王秀芳的话匣子打开便再也关不住:“1999年,长山子镇组织了一次文艺汇演,我在台上唱歌,师父韩生元在台下。他当时觉得我嗓音清亮特别适合唱‘新疆花儿’,要收我为徒,但我不感兴趣觉得没人爱听……”但韩生元并未放弃他眼里的这棵“好苗子”,一遍遍游说。
2003年,王秀芳正式拜韩生元为师,开始系统性地学唱“新疆花儿”。“师父说,‘新疆花儿’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国家越来越重视文化传承,个人有义务为此做点贡献。”看到当时80多岁的师父还在为传承“新疆花儿”努力,王秀芳决定好好学下去。
在学习过程中,王秀芳感受到“新疆花儿”的独特韵味。她学习更加积极,进步很快。
2011年7月,在第九届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中,王秀芳以“新疆花儿”原生态演唱的《王哥放羊》获得原生态唱法的银奖。王秀芳走向了更大的舞台,遗憾的是就在同年师父因病去世,她始终记得师父临终前的嘱咐:把“新疆花儿”发扬光大。
三年后,王秀芳把自家小院打造成“新疆花儿”小院,开班免费培训学员。跟她学习的人从6人发展到上百人。学员中有汉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还有锡伯族、蒙古族。
2018年“花儿小院”被评为乌鲁木齐市“最佳文化大院”。当年,她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成了“新疆花儿”的第二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用“新疆花儿”讲述幸福生活
在研究创作过程中,王秀芳也逐渐明白,“新疆花儿”只有在继承中创新,只有融入新时代,才能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她没有满足于传唱传统“新疆花儿”,而是开始创作既反映新时代主题,又通俗易懂的“新疆花儿”。
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王秀芳成立了“新疆花儿”宣讲队。为了做好每一次宣传,她前后创作了300余首“新疆花儿”,内容涉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民族团结、乌鲁木齐市民生建设十大实事、防疫知识等内容。
“用‘新疆花儿’宣讲,通俗易懂、朗朗上口非常重要。”王秀芳说,每次要宣传新的内容前,她都会花好几天创作,自己先深入学习,再将宣讲内容变成通俗易懂的语言写进歌词,谱上“花儿”曲调,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宣传效果。
马场湖村村民冶生寿老人非常喜欢“新疆花儿”宣讲,他听过很多次王秀芳的宣讲。“她用‘新疆花儿’唱,内容一听就懂。”他说,不少身边事他都是通过王秀芳唱的“新疆花儿”了解到的。
2020年,防疫宣讲成为王秀芳最重要的宣讲主题,为此她创作了16首“新疆花儿”,一句句朴实的唱词,将疫情防控的宣传内容,既接地气,又完整清晰地表达了出来,被乡亲们广为传唱,很好地普及了防疫知识。
王秀芳还演化出多种有趣的宣讲形式,经常跟王秀芳一起宣讲的宣讲员徐美玲说,在宣讲前,王秀芳经常会将内容创作成“新疆花儿”、快板、三句半等多种形式,还让其他队员们一起参与表演,生动活泼的形式让整个宣讲会气氛活跃,效果非常好。
目前,王秀芳是乌鲁木齐市“红山之声”宣讲团成员和米东区稻粒宣讲团成员,宣讲范围遍布全市各区县。
米东区还为王秀芳设置了工作室,供她创作和教唱“新疆花儿”。“正是因为党的好政策,‘新疆花儿’才能有今天的繁荣。今后,我会创作更多反映新时代主题的‘新疆花儿’,做好群众宣讲工作。”王秀芳说。(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