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网讯(记者刘萌萌报道)临近春节,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影戏传承人朱新贵同往年一样,忙碌了起来。
“每年春节我们都会推出新剧目,今年打算创作《西观音传奇》和《昌吉旅游》,因为疫情,我计划举办线上皮影戏演出。”朱新贵笑着说。
传统文化成孩子新宠
走进昌吉市文化馆的“朱新贵新疆民间皮影艺术技能大师工作室”,里面摆满了各式皮影人物造型。
“朱新贵新疆民间皮影艺术技能大师工作室”里,摆满了各式皮影人物造型。
这里是孩子们最爱来的地方,因为经常会上演“动画片”。“每到周末都会举办皮影戏专场演出,很多孩子来看。”朱新贵说。
皮影戏又称“灯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以兽皮或纸板做成剪影,在光源的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演戏,融绘画、刻纸、说唱、戏曲于一体,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
“第一次看皮影戏就觉得它挺有趣的,除了有孙悟空、猪八戒这些耳熟能详的人物,还能学到许多历史知识。所以只要有演出,我就会来看。”五年级的小观众马玉凯说。
跟随父亲学习皮影戏
朱新贵是甘肃人,小时候只要听说哪个村演皮影戏,他准追过去。“我父亲是一名皮影艺人,我是看着皮影戏长大的。”朱新贵说。
“以前,皮影戏在农村非常受欢迎,农户家有红白喜事,都会请父亲去演出。”朱新贵说,一般农闲的时候就是演出高峰期,带着一箱“影子”走乡串户,一出门就是一个多月。
9岁起,朱新贵开始学皮影戏,一有时间就找本影卷学着唱。
朱新贵学戏很勤奋,他每天都要练习锣鼓、雕刻、操练影人表演和念唱戏词这四项基本功,晚上,背过的词和现学的节目也要过一遍才睡觉。
“每次父亲上台表演,我就在旁边看,把他唱的曲目都记下来,模仿口型,就这样学了十几年。”朱新贵说,通过学习,他掌握了《红灯记》和《猴王盗扇》等经典曲目。
组建新疆皮影戏演出团
1979年,朱新贵从甘肃调到新疆工作,皮影戏被搁置下来。直到1993年,偶然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关于陕西皮影戏的纪录片,让他有了重拾皮影戏的想法。
“当时我想,可以试一试在新疆建一个皮影戏班子,传播这一古老技艺。”随后,朱新贵出资购买皮影戏道具,开始与其他皮影戏爱好者一起普及皮影戏。
朱新贵和工作室的同事正在演出皮影戏。(2019年拍摄)
“起初,我们演的大多是传统剧目和历史故事,孩子们看不懂,时间长了坐不住。”朱新贵说。
为了吸引孩子,他将《小羊过桥》、《阿凡提的故事》、《东郭先生和狼》等故事搬上了舞台,同时教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皮影作品。
“后来,在政府的支持下,我们举办了皮影戏展演周、皮影进校园活动,现在昌吉市第一小学和第二小学还开设了兴趣班,很多孩子参与了进来。”朱新贵说。
2019年,皮影戏展演周现场。
同时,在传统皮影戏表演技艺的基础上,朱新贵开始融入新疆元素,创作了很多新疆特色的皮影戏。
比如《情系阿什里》,就是以阿什里乡胡阿根村“访惠聚”工作队为原型,讲述工作队心系群众、为民排忧解难、寻找致富门路的感人故事。
如今,朱新贵在昌吉市已培养皮影戏学生40名,每年和工作室成员深入基层为广大市民、学校、厂矿、农牧区免费演出一百多场次。
在“朱新贵新疆民间皮影艺术技能大师工作室”,观众正在看皮影戏演出。(2019年拍摄)
工作室成员昌兆英搭档朱新贵多年,“能把这门艺术展示给大家,为传承非遗做点事,虽然辛苦,但挺值。”他说。
几天前,奇台县皮影戏爱好者王五从开启了皮影戏新年直播。“我希望通过直播让更多人了解皮影戏,学习表演皮影戏,把这项传统艺术传承下去。”王五从说。(图/朱新贵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