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网讯(记者曹华 通讯员摆风亮 李丹报道)眼下,春运繁忙,新疆铁路部门加大铁路运行安全的保障力度,在一条条铁路线上,探伤工们用钢轨探伤仪为铁路把脉,为旅客出行保驾护航。
探伤仪的探头与轨面接触,探测钢轨有无裂纹等伤损。通讯员摆风亮 摄
2月21日9时,乌鲁木齐室外寒气逼人,铁路探伤工赵正午和探伤班的工友们正在铁路边检查仪器、校正灵敏度、给仪器水箱加玻璃水……一切准备就绪后,他们开始了当天6公里的铁轨探伤作业。
探伤工们迎着冬日的朝阳推着探伤仪行走在钢轨间。通讯员摆风亮 摄
“探伤就像医院里做B超,只不过看的不是人,而是钢轨。要看仪器面板的显示,还要听提示音……”赵正午2014年入行,经过6年工作锤炼,成长为探伤高级技师,推着探伤仪累计行走近1.3万公里。
赵正午(左一)和工友在驼峰调车场进行探伤作业。通讯员摆风亮 摄
“冬季钢轨比较脆弱,加上春运列车运行密度增加,铁轨的负荷量增大,这就需要我们及时检查钢轨,不能有丝毫马虎,说通俗点,我们就是保障钢轨健康的医生,其他工种的同事都叫我们‘超人’。”推着钢轨探伤仪的赵正午说。
赵正午正在分析探伤波形图。通讯员摆风亮 摄
一台超声波钢轨探伤仪,加满玻璃水,装上波形仪,通常有近百斤重。春运期间,列车密度增加,平均15分钟左右就有一趟列车经过,他们就要抬着探伤仪下道避车、上线作业,每天完成6公里的探伤作业意味着要抬着探伤仪上下道几十次,这对体力和耐力都是一种考验。
赵正午检查探头内的耦合剂。通讯员摆风亮 摄
“发现伤损、识别轨缝。”探伤仪发出语音报警。“这是钢轨轨头表面有杂质产生的语音报警,并不意味着一定有伤损,这时就得反复探测,并借助经验去判断轨头是否真的有伤损。”说完,赵正午来回拉着探伤仪反复探测了几次,又继续推着探伤仪前进。
正在进行探伤作业的赵正午。通讯员摆风亮 摄
平时,赵正午下班后经常一头钻进房子里学习研究探伤、焊缝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渐渐地,他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和一身扎实的业务功底。
探伤仪在钢轨间穿行。通讯员摆风亮 摄
“春运是我们最忙的时候,责任最重,需要我们更加耐心细致,不能留下一点安全隐患。”赵正午说,“我们车间里有很多同事家在外地,因为工作繁忙,他们选择坚守岗位,我家就是本地的,我更应该坚守在岗位上为春运保驾护航。”
一个作业点探伤完毕,需要两个人合力将探伤仪抬至下一个作业点。通讯员摆风亮 摄
列车通过时,所有探伤作业人员要下道列队避车。通讯员摆风亮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