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新疆艺术剧院话剧团四楼的创研室里,话剧《金色的胡杨》的主创人员正在为是否保留一句老乡的对白进行热烈讨论。编剧坚持要留下那句充满乡土气息的话,而副导演则担心加上这句话会拖慢了节奏。
尽管在文化和旅游部举办的2021年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网络展演中,该剧目入选,正在线上展播;但为了在4月乌鲁木齐进行的线下演出中获得更好的舞台效果,创作人员仍在不断打磨。
《金色的胡杨》剧照。
将刘国忠有血有肉地展现出来
话剧《金色的胡杨》,以脱贫攻坚为背景,根据已故的“全国最美村官”、泽普县古勒巴格乡科克墩村原党支部书记刘国忠的真实事迹改编。2017年,该剧启动剧本创作,2018年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资助项目,2020年排演成功。
剧本创作之初,编剧李龙吟两次赴刘国忠所在的科克墩村采风,编剧陈思青更是待了60天。他们和刘国忠的妻子、女儿以及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很多细节是在田埂子上、老乡家里亲历的。在《金色的胡杨》主创团队来看,这部剧最戳心也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将刘国忠有血有肉地展现出来。
《金色的胡杨》剧照。
剧中,刘国忠为村民们通电、引水,带着大家种色素辣椒脱贫增收,还张罗着为村里建幼儿园。该剧制作人卢忠介绍,如果只讲述这4个故事,可能只是塑造了一个典型人物,因此该剧加入了刘国忠与儿子、女儿发生冲突的戏。这两次激烈的交锋,一方面交代出刘国忠一心为民的深层原因——他8岁和家人来到科克墩村时,老乡们好心地收留了他们,他一直心怀感恩;另一方面,展现出人物内心的斗争与反思,面对女儿质问“你还是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时,他向胡杨倾诉,讲述内心的苦楚,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饱满、鲜活。
最终,剧中女儿选择了理解父亲,做出了转变。刘国忠个人的选择,对下一代产生了影响,将金色的胡杨精神传承了下去,成为全剧的点题之处。
《金色的胡杨》剧照。
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
不仅仅是对主角人物的塑造丰富有层次感,《金色的胡杨》强调对每一个人物进行细致刻画。全剧中年龄最年轻的演员是饰演村委会主任的热法伊力·热西丁。去年,26岁的他加入新疆艺术剧院话剧团后,这是他出演的第一个角色。
这个角色在剧中有10多年的年龄跨度,热法伊力要在舞台上展现出一个不谙世事的年轻干部,如何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村干部。“台词、语气和形体,都要体现这种变化,好的剧本好的故事中,每一个人物都是完整而丰富的。”他说。
细细端详《金色的胡杨》剧组演员们的服装和道具,仿佛置身油画中。“我们所有的服装都是定制的,许多衣服的面料都进行了做旧处理,在舞台上呈现出的感觉很有质感,像看油画一样。”该剧服装设计关虹说。
《金色的胡杨》剧照。
胡杨精神浸润人心
在《金色的胡杨》中,3位乐手弹奏的新疆民乐,是串起整部剧的音乐主线。他们用现场演奏的方式,营造出随剧情发展而不同节奏的舞台氛围,引人入胜。由于刘国忠是甘肃人,喜欢听秦腔,所以编导在剧中加了许多秦腔唱段,让多元文化在剧中交流碰撞。
《金色的胡杨》剧照。
国家一级编剧、原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欧阳逸冰说,看完《金色的胡杨》,他非常兴奋,难以入眠。主人公用生命展现出了各民族兄弟姐妹命运与共、相融相连的深厚情感,正如那些参差错落、高矮不同、造型各异的胡杨,其实他们的根系早就紧紧连在了一起。
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宋宝珍说,这部剧的高明之处是,写英雄不只写他的辉煌,更挖掘出他内心的深层次原因,这才是发自灵魂的灿烂。
《金色的胡杨》剧照。
新疆艺术剧院话剧团团长王芳说:“文化润疆,关键在润。我们的这部剧,就是想用艺术的表现形式讲述好源于生活的感人故事,引发观众共鸣,更好让文化发挥出凝聚人心、凝聚力量的独特作用,润人、润心,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记者王晶晶图/新疆艺术剧院话剧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