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新疆新闻

青春热血铸就兵团精神

时间:2021-08-14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双河市城市景观(5月8日无人机拍摄)。近年来,双河市实施“引绿入城”“引石入城”“引水入城”三大生态工程建设,全力打造生态康养的园林城市,目前全市绿化覆盖率达47.5%。 胡维斌 摄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米日古力·吾

夏秋之交,石河子这座军垦城市散发着别样的魅力。石河子市军垦文化广场对面,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静静矗立,馆内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向人们诉说着兵团人艰苦创业、屯垦戍边的激情岁月。

70多年前,在新中国成立的礼炮声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新疆,天山南北翻开崭新一页。1954年10月,党中央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驻疆部队大部就地集体转业,组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这是党中央治国安邦的战略布局,是强化国家边疆治理的重要方略,开启新中国屯垦戍边新篇章。

此后,一批批优秀的中华儿女从四面八方来到边疆,他们和广大军垦战士携手同心,将青春热血倾洒在戈壁荒漠,用行动铸就了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

兵团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激励各级干部在新时代扎根边疆、奉献边疆。”

岁月变迁,精神永恒。一代代兵团人秉承着兵团精神,栉风沐雨,扎根边疆,同各族干部群众一道,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建设祖国、守卫边疆的赞歌。

  铸剑为犁造绿洲

从和田市出发,穿过墨玉县乡村,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47团。笔直的白杨傲然挺立,崭新的楼房整齐排列,干净的马路伸向远方……曾经的荒原已化作绿洲。

“72年前,一支骁勇无畏的英雄劲旅横穿沙漠,挺进和田。72年来,军垦儿女屯田沙海,把戈壁变成良田,把荒漠变成绿洲……”8月3日,47团老兵精神展示馆里,讲解员夏天为游客讲述着过往。

1949年底,刚刚抵达阿克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野一兵团二军第五师15团的1800多名官兵接到命令,要赶在新年到来之前解放和田。为了尽快抵达,官兵们选择了最近但也最艰难的一条路——徒步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

当年最大不过二十出头的战士们,昼夜兼程,风沙无阻,行军790公里,用打满血泡的双脚征服了“死亡之海”。

今年94岁高龄的杨世福,是当年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战士之一。过往的种种艰辛,至今都刻在他脑海里。“没有水,就喝马尿。只有一个信念,只要不死,爬也要爬到和田去!”

1949年12月22日,翘首以盼的和田各族群众翻身得解放。但战士们的使命并没有结束。

1952年2月,毛泽东向驻疆10多万官兵发布就地转业命令:你们现在可以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当祖国有事需要召唤你们的时候,我将命令你们重新拿起战斗的武器,捍卫祖国。

这些刚从战争硝烟中走出的军人,征尘未洗便走向沙漠边缘,铸剑为犁,屯垦荒漠。“我们当时开垦了5万亩地,3万亩送给当地各族群众。乡亲们捧着黄土,眼含热泪高喊着‘中国共产党万岁’。”杨世福回忆道。

为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边防巩固,兵团儿女怀着对祖国的赤胆忠心,扎根天山南北,创业戈壁荒原,成为新中国不穿军装、不授军衔、不拿军饷、永不换防的特殊战士。

留下来,便是一辈子。有的人至今没有离开过新疆,有的把子孙都留在了新疆,坚守着“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忠诚誓言。

“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没有办不成的事。一切付出都值得,我无怨无悔。”杨世福说。

石河子市城区一角(8月10日无人机拍摄)。 王梓林 摄

  屯垦戍边写忠诚

“这件缀满296块补丁的军大衣已有70个年头了,由军垦老战士王德明捐赠……”8月6日,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讲解员王圆圆向人们讲述“一件军大衣”的故事。

新中国成立之初,兵团战士们节衣缩食,把省下的每一分钱都用于新疆建设。

“就是这样打满补丁的衣服,战士们都舍不得穿。下地的时候,把衣服脱掉,身上涂满泥巴干活。”今年85岁的胡有才是最早一批参加新疆生产建设的军垦战士,提起这件大衣,他感慨万千。

在战士们垦荒最艰苦的时候,每年只发一套单衣,3年发一套棉衣。为了节省布料,当时发放的军服省去了口袋和衣领部分,每人每年从各方面节省出91.2元支援新疆建设。

军垦战士们发扬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不仅开垦了大量荒地,还建起了新疆第一批工业企业,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要屯垦,也要戍边。

占中国国土面积六分之一的新疆,与周边8个国家接壤。驻守在中国西北边境线的,除了军人,还有兵团战士。

57年,从青春年少到满头银丝,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161团退休职工魏德友每天沿着边境线来回十几公里,累计巡边20多万公里。

6月29日,荣膺“七一勋章”后,81岁的魏德友向党组织郑重承诺:“我要守到自己动不了的那一天。”

在新中国屯垦戍边事业的光辉实践中,来自五湖四海的兵团人,听从党的召唤,满怀“为祖国站岗放哨”的豪情,默默坚守在祖国边陲,不求回报、无私付出,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有巾帼不让须眉、克服恶劣自然环境开挖水渠的“塔河五姑娘”,有成功培育出细毛羊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守仁,有马军武、尤良英、张永进……他们用坚守和执着,生动诠释着兵团精神。

 军垦第一犁雕塑。 王梓林 摄

开拓奋进新征程

创业维艰,奋斗以成。翻看历史图册,刚解放时的新疆一穷二白、百业凋敝。

在亘古荒原上,兵团儿女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白手起家、从无到有,开创新中国屯垦戍边事业。在自然环境极为恶劣和建设经验极度缺乏的情况下,兵团人始终以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推进兵团各项建设和改革事业,创造了新疆当代史上许多个“第一”,如新疆第一批现代工业,第一张纸、第一块方糖、第一支笔等。

如今,数百个生机盎然的人工绿洲呈现在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特两大沙漠周边。阿拉尔、图木舒克、可克达拉……一座座现代化新城在戈壁荒原崛起,千余家工业企业星罗棋布在天山南北,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等高校培养了一批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有用人才。

如今,兵团已有14个师、170多个农牧团场、2200多个连队。一代代兵团人继承和弘扬前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把兵团精神融入血液、融入日常,更把兵团精神写入立足当代、面向未来的蓝图。

在融合发展道路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与乌鲁木齐市联动发展,2018年6月22日,乌鲁木齐综合保税区正式运营,开启了兵地合作的新实践;在脱贫攻坚一线,兵团提出“一团一企帮一连,一单位一部门引一连”的帮扶方向,2019年底,兵团实现贫困团场全部摘帽、贫困连队全部退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如今,兵团的综合实力不断壮大,经济总量迈上了新台阶。2020年,兵团实现生产总值2905.14亿元,比上年增长4.5%。综合实力不断壮大的背后,是一代代兵团人践行兵团精神的生动写照。

“兵团精神是凝聚、激励和引领兵团人攻坚克难、团结奋斗、不断开创兵团事业新局面的一面旗帜,是兵团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石河子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精神文明办公室主任卿涛说。

  • 上一篇:雨来了!8月13日北疆大部分地区有雨,局地有暴雨
  • 下一篇:新疆将对上市后备企业进行差异化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