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圆梦·走进乡村看小康】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于熙
“瞧,这一眼望不到头的花海,给村民们带来了收益,也给游客带来了好风光。”8月4日,顺着乌鲁木齐县永丰镇上寺村村民杨培斌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苍翠的南山脚下,大片大片金黄色的向日葵花开成海,还有随风摇曳、气势壮观的波斯菊、油菜花、蓝香芥……好一派田园风光!
上寺村距离乌鲁木齐市区30多公里,有306户747人。2019年,上寺村聘请专业团队,打造实施“花儿·上寺”田园文旅休闲综合体项目,全力发展花卉制种、花卉产品、花田观光等乡村休闲游产业。
从单一农业向乡村休闲游产业转型,一开始上寺村人的底气不足:“祖祖辈辈靠天吃饭,种地放羊,现在种花能致富?”
带着村民的质疑,上寺村“两委”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契机,带领村民陆续种植了百余种、百余亩花卉,改善村容村貌。仅2019年,村绿化美化面积达7万平方米,种植各类灌木、花卉40多种。
成片的花海引来大量游客。村“两委”乘势而上,带领村民建花田围栏、广场大门、广场舞台……在上寺村,村民自发参与“花儿·上寺”田园文旅休闲综合体项目建设的场景随处可见。
跟随上寺村党支部副书记王军的脚步,记者走进该综合体,看到300余亩的制种花田里,醉蝶花、虞美人、鸡冠花、大丽花等花草争奇斗艳。“旺季时,游客人数每日达上万人次。”村民马锦霞告诉记者,游客纷至沓来,带动了她家的蛋禽销售,常常供不应求。
花田吸引人,综合体里的花儿广场、花儿牧场、露营地、美食区、咖啡馆、游乐场、美拍基地等更吸引人。上寺村按照“一户一景、多户组景”的绿化模式,在农户庭院、村道两旁种植了近百种各色花草。整个村庄,像是“长”在花海中,呈现出一幅美不胜收的田园画卷。
“以花为媒”的效益能有多少?
张继东是乌鲁木齐县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2018年和2019年,他担任乌鲁木齐县司法局、统计局驻上寺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作为该村“以花为媒”的发起人之一,他给记者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2019年和2020年,上寺村接待游客人数分别为5万人次和20万人次,直接带动就业150余人,带动周边餐饮经营户收入增长近40%,参与项目的村民每户年均增收2万元。今年年初,新疆公布2020年休闲农业精品农庄(园)名单,“花儿·上寺”田园文旅休闲综合体位列其中。
“花如海、人如潮的胜景,让头脑灵活的上寺人坚信,好日子是干出来的。”张继东说,这两年,村里的农家乐、牧家乐多起来,土豆、青豆、玉米等土特产热销。
村民郭兵就是一名受益者。记者走进他家院落时,一栋投入60多万元,刚刚竣工的二层小楼气派、敞亮。郭兵正忙里忙外收拾,准备布置这个新农家乐。
去年,郭兵家的旧农家乐只营业了40多天,就收入了5万多元,这让他充满了干劲。“今年盖起了这座‘高大上’的农家乐,可以接待更多游客了。”郭兵信心满满地说。
柏油路四通八达,路边花海暗香浮动,乡风古韵扑面而来……现在,上寺村正在实现村庄的园林化、景区化。曾经不为人知的小乡村,如今景美人和,走出了一条远近闻名的康庄大道。
大家谈
好日子是干出来的
于熙
上寺村蝶变的故事,生动诠释着“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好日子是干出来的”。
这个山脚下的小村庄,本就蕴含着发展乡村旅游的契机。村里聚焦“精准”二字,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了,“以花为媒”这篇大文章自然越写越好。这充分印证了,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
上寺村的变化还启示我们,只要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形成上下齐心的合力,百姓的生活必将会越来越美好。
(“大家谈”投稿邮箱:xjrbpl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