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心网讯(通讯员 李志贤 李京泽)“自从合作社成立以来,我们的生意就特别好,每天都忙得顾不上吃饭!”7月5日,三坪农场蔬菜站职工尤计光正带领合作社成员热火朝天地忙着将西红柿装箱。就在刚才尤计光接到了一笔来自上海的订单,首批预订西红柿500公斤。
尤计光是一名共产党员。去年,在他的带领下,三坪农场蔬菜站印象佳合作社正式成立,合作社的成立彻底改变了农场蔬菜站西红柿“销售难、价格低、受市场冲击大”等难题。
“合作社成立后,通过严格规范培育技术和流程,从根本上保证了西红柿的品质,也让我们有了走出去的底气!”今年6月,农场蔬菜站的西红柿销售一扫往年的“阴霾”,加入印象佳合作社的48座温室大棚迎来了一次久违的大丰收。“现在合作社每天的出货量都在500公斤左右,每公斤价格都在3.5元左右,有了合作社再也不愁销路了。”尤计光开心地告诉笔者,合作社种植的西红柿大部分都通过电商发往上海、浙江、深圳、湖南等城市,受到了许多疆外顾客的青睐。
经过一番忙碌后,满头大汗的尤计光和笔者一行围坐在树荫下,谈论起了合作社的大好前景。面对如今的红火景象,已经在蔬菜站种植了25年西红柿的尤计光感慨不已。
1992年蔬菜站成立之初,只有55座温室大棚,虽然农场免费提供种苗、煤炭、竹竿等所需材料,并配备了4位专职的技术员,但是即使面对这样的优惠政策,竟没有一个职工群众愿意加入。“大家穷怕了,不愿意花费时间承担风险。”尤计光回忆说。面对这种情形,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尤计光带头在蔬菜站种植西红柿,成为了三坪农场蔬菜站“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在尤计光的带动和农场的鼓励下,蔬菜站西红柿种植终于初具规模。经过一个冬天的孕育,一颗颗西红柿茁壮成长,看着这一个个诱人的果实,尤计光深知丰收已经不远了。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3年3月24日一场连刮三天三夜的大风,使三坪农场蔬菜站55座大棚无一幸免。大风不但吹翻了大棚,也彻底吹散了职工的希望和信心。大风过后,看着未成熟的西红柿散落一地,大多数职工都灰心地回到了连队接着种地。
“当时我也动摇了,面对这样的天灾,我也想退缩,但是一想到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就告诉自己再难也要坚持下去。”为了胸前那熠熠生辉的党徽,尤计光毅然选择了咬牙坚持。
得知蔬菜站受灾后,三坪农场党委立刻采取应对措施,重新修建蔬菜站,并调整相关政策,将大棚出售给职工群众,并保证三年内不收取土地费,取消统一收购,由职工群众自己出售。在这样的优惠政策下,职工群众又看到了希望,1996年,蔬菜站又重新建立起来了。
在尤计光的带领下,在蔬菜站党支部的技术指导下,经过不断地摸索,三坪农场蔬菜站培育的“三坪牌”西红柿逐渐走俏市场,成为了乌昌两地有名的特色产品。
直到2000年,蔬菜站的温室大棚逐渐增加至347座,商贩也开始进入蔬菜站收购西红柿,职工群众都有自己的客户,结束了出去销售的日子。在十二师农业技术推广站推行熊蜂授粉技术的背景下,尤计光首先引进、使用熊蜂授粉技术,并采取防虫网等措施实现纯天然种植的西红柿。2012年,通过农场的积极申报“三坪牌”西红柿获得了国家5A级绿色农产品证书,进一步提高了“三坪牌”西红柿的知名度。
新的问题接踵而至。商贩们看中了职工群众急于出售西红柿的心理,私下串通好拖延时间、压低价格,致使很多不明情况的种植户都低价出货,不仅拉低了自己的年收入,也影响了当年的西红柿市场。面对这种情形,尤计光意识到必须通过规范的管理来稳定市场价格,保护职工群众的经济利益。他直接跟农场反应情况并将想筹建合作社的事情说了出来。
合作社成立后,尤计光定期请专家、技术人员给社员授课,使社员掌握一整套科学规范化大棚西红柿的种植管理技术。尤计光积极地引进天马陆地玉、1311、珀莱雅等诸多西红柿品种,丰富合作社的种植种类,还引进微生物菌肥技术,使得西红柿的口感和质量不断提高。
“现在每天6点整,九鼎农贸市场、红山农贸市场、一〇四团农贸市场等负责人都会给我打电话,告诉我今天的西红柿价格。”尤计光高兴地对笔者说。
面对未来的路途,尤计光充满信心地说:“这个市场前景很好,我们要通过先富的社员带动没有加入的职工群众,再让全站的职工群众加入我们,共同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