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新疆新闻

换思想搭梯子引路子 助村民拓宽致富门路

时间:2017-08-15

换思想搭梯子引路子

—记博州民政局(州老龄办)驻温泉县哈日布呼镇枣格图村工作队脱贫攻坚工作

亚心网讯 温泉县哈日布呼镇枣格图村是以蒙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牧业贫困村,全村贫困户占80%,农牧民增收致富手段少。博州民政局、老龄办“访惠聚”驻村工作队驻村后,采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帮助百姓换思想、搭梯子、引路子,拓宽致富门路。

致富能人引领农牧民“换思想”

工作队在入户走访过程中发现,村里贫困户大多思想观念较落后。工作队认为要想让农牧民腰包“鼓起来”,就得先让他们的脑瓜子“动起来”。

今年35岁的村委会主任巴图克西格是村里的种植大户,吃苦耐劳、助人为乐,在村民中有很高的威信。工作队借助巴图克西格的威望和信誉,帮助村民“换思想”,启动“农户联创”,帮助村民解决种植养殖的启动资金问题。

2017年精准扶贫户乌·巴音巴特向前来入户工作队员表示要照顾好自己的“亲情树”、“摇钱树”

工作队找到巴图克西格,把启动“农户联创”的点子说出来时,巴图克西格爽快地答应了。工作队和巴图克西格便挨家挨户宣讲“农户联创”的好处和优势。

在工作队和村党支部的引导下,“农户联创”顺利启动。工作队把以年轻人为主力的15户本村承包户和自种户、2户外来承包户联合起来,将本村40多户村民2800亩土地(其中,700亩机动地、草料地300亩)有序流转和自种,施行统一贷款、播种、管理和销售。

通过种植大户+贫困户的模式,助力村民在致富发展中互帮互助、先富带后富,共同踩上致富起跑线。巴图克西格自信地说:“到今年底,12户贫困户每户年均可增收3万元。”

庭院经济帮助农牧民“搭梯子”

刚驻村入户时,工作队进到村民的院子里,满地秸秆和牲畜粪便,找块干净的地方落脚都困难。为改变村居环境,同时帮助村民增收,工作队想通过发展庭院经济,种植果树,不仅能助力美丽乡村建设,还能给农牧民致富增收“搭梯子”。

第一书记张枝花、村书记那卡在牧家院内宣传学习精准扶贫政策

说干就干,工作队争取到派驻单位5万余元经费支持,根据本村所处环境,购买了560棵耐寒的苹果树苗,免费发放给30户贫困村民。为了避免出现“春天送树苗,秋天变干柴”的尴尬局面,工作队与各支力量集体研究并发布了庭院种植、重点扶持贫困、兼顾培育“牧家乐”等内容的果树放送条件和原则的村民公告,明确规定,不挖好坑不发树苗,派员跟踪服务,为有困难的村民送树上门、种植、浇水全程服务。

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成员查看“农户联创”贫困户成员家自种玉米长势,宣传做好玉米螟虫害防治。

领树时,工作队与村民签订了确保成活的奖惩“君子协定”。让农牧民深刻理解到种植下去的不仅仅是一棵棵普通的苹果树,而是改变自己贫穷落后现状,提高生活质量的信心和决心。

第一书记与村委会主任宣传“农户联创”的优势

“种果树之前,院子里的牛粪、羊粪不想收拾,现在不一样了,种上了果树,院子干净漂亮了。新冠明年就能结苹果了,每棵能结20公斤左右,增收100元,明年底我就能增收1900多元啦!我一定会好好照顾这棵‘摇钱树’!”村民乌云毕力克高兴地说。

借势发力帮助农牧民“引路子”

工作队了解到村民乌如木古丽有一手好的民族服饰裁剪缝纫手艺,她手工制作的蒙古族服饰、手包挂架色彩艳丽、新颖别致,深受村民欢迎。

乌如木古丽在指导学员学习蒙古族服饰制作

为了发挥乌如木古丽的优势,带领村里的妇女一起脱贫致富。工作队积极协调争取哈日布呼镇扶贫办、妇联的支持,宣传动员村里的妇女参加镇里举办的裁剪缝纫技能培训班。在培训班上,通过现场交流、展示、评比,进一步提高了农牧民妇女的手工艺品制作技能,增强了她们的市场经济意识,拓宽了妇女发展家庭经济的致富渠道,撑起了家庭经济“半边天”。

在手工裁剪缝纫技能培训班上,达•格日丽高兴地说:“参加手工裁剪缝纫技能培训班,学会做手工、裁剪,让我们妇女们创业有出路了,工作队圆了我的致富梦!”

为了摘掉贫困村“帽子”,工作队协助村“两委”帮助77户贫困户办理了350万余元小额信贷。还争取了牧民期盼已久的162万元的“兴边富民”项目、总投资408万元的“美丽乡村”续建项目、总投资474万元的新建村级文化阵地、定居点村民活动室和农村双语幼儿园“惠民生工程”等项目。

  • 上一篇:新疆和硕县为失独、伤残计生困难家庭发放慰问帮扶金
  • 下一篇:土地托管舞龙头 精准扶贫阔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