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云南新闻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玉溪力促抚仙湖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时间:2019-04-24

原标题: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玉溪力促抚仙湖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春末时节,在澄江县龙街街道云蓝蓝莓庄园内,裹着白霜的蓝莓坠满了枝头,长势相当喜人。田间地头,采摘蓝莓、分拣包装的农户正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十多年前,这里种着大水大肥的蔬菜,当地农户们面朝黄土背朝天,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而现在大水大肥的蔬菜逐步被蓝莓等经济作物所取代,当地农户不仅可以拿到土地流转后的租金,还能在空闲时间到庄园内打工,收入实现多元化,“钱袋子”也鼓起来了。

“我们庄园的蓝莓,2月份就有成熟上市的,上市早价格也就高。到4月中旬,园区内的蓝莓大量成熟上市并将持续至5月中旬。这期间,除了让游客入园采摘蓝莓外,还可提供一些农事体验项目给游客参与。”云蓝蓝莓庄园技术总监保垒说道。

蓝莓种植需肥量少,每年每株蓝莓树需肥量不超过20克,在保护抚仙湖上,可有效减少入湖的氮、磷含量。据保垒介绍,云蓝蓝莓庄园2014年进驻澄江,由当初的160多亩发展到现在的2000多亩。由于都是人工采摘,用工量大,去年就有10万多人次在园内工作,均来自于周边的村落,2018年人工劳务费就支付了1000多万元。从产值上看,平均估算每亩蓝莓产值可达10万元,而且还有入园采摘游客缴纳的费用。近段时间,庄园的周末客流量可达300余人次,入园费每人次60元至80元不等。此外,2018年,云蓝蓝莓庄园一次性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保垒告诉记者,未来庄园还会进一步加强景观打造,选择种植花期与蓝莓成熟期相近的蓝花楹,让游客在蓝花楹树下采摘蓝莓,打造新一处的网红打卡点。

在澄江县,云蓝蓝莓庄园只是发展庄园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带动农户致富的典范之一。当下,澄江县通过一三产业融合带动农旅发展的模式,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收获了保护抚仙湖的经验做法。

“十二五”以来,为保护抚仙湖,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澄江县委县政府经过认真研究,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澄江县关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庄园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生态农业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措施,县政府在财政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每年预算2000万元的财政资金专项用于扶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截至2017年12月,在政策的鼓励扶持下,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澄江县抚仙湖径流区共流转土地25000亩,巩固发展荷藕种植3050亩,发展蓝莓种植6200亩,发展大樱桃种植等1000余亩,发展绿化苗木种植15000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为进一步做好产业结构调整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2017年12月,玉溪市紧急启动了保卫抚仙湖雷霆行动,大力推进抚仙湖径流区5.35万亩耕地休耕轮作项目,旨在对径流区耕地进行休耕轮作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保护抚仙湖。在抓好土地流转工作的同时,澄江县启动“四规合一”规划编制工作,委托云南省农科院初步完成抚仙湖径流区5.6万亩土地流转、田园综合体、种植规划、种植标准“四规合一”的初稿编制,为下一步土地流转、种植结构调整、种植管理及产业融合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目前,经与专家组对接后正再次进行修改完善。

下一步,澄江县将围绕打好“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结合乡村振兴计划,加快5.82万亩土地流转休耕轮作工作,做好项目包装,积极争项目、争政策、争资金,促成好的产业融合项目落地。严格产业准入,按照“生态+龙头企业+种植标准+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模式,进行生态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经营,大力推进有机化、绿色化种植,培育绿色、高端、健康的“澄江品牌”,有力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推动种植业与二产深加工、三产旅游服务有效融合,形成“一村一品、一地一景”的发展格局,实现抚仙湖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记者李丹实习生姚雨欣)

  • 上一篇:扫黑除恶专题文艺晚会进乡村
  • 下一篇:通海运用五“利器”促“三资”管理提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