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龙陵尽锐出击打好脱贫攻坚战
龙陵县在脱贫攻坚中紧紧围绕15758户64216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和2018年全县脱贫摘帽目标,建立“三大体系”,着力“四个坚持”,突出“七个聚力”,精准施策,奋力冲刺,2014年至2018年,全县脱贫出列75个贫困村、脱贫退出14587户60102人,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的20.34%下降至1.71%。
建立“三大体系”,全面推进责任落实。建立调度指挥体系,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指挥长)的脱贫攻坚指挥部,制定了脱贫攻坚路线图和时间表,挂图作战。建立帮扶责任体系,实行县处级领导干部挂包村(社区)、乡科级干部挂包村民小组、党员干部挂包建档立卡贫困户,联系一般户机制,86个县级单位抽出一半以上人员驻村开展工作。建立责任追究体系,出台了脱贫攻坚工作责任追究办法,成立了5个脱贫摘帽督导考评小组,严格督查交办,全面压实责任,不落实就问责。
坚持党建引领强保障。在产业链及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新成立党组织27个,开展了“一带两帮”活动,全县497名党员致富带头人帮扶6483户群众发展产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326户,以基层党建和扶贫开发双推进为抓手,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坚持“志智同扶”增动力,以“六小课堂”为载体开展“自强、诚信、感恩”教育1.1万余场次,开展“小手拉大手,脱贫奔小康”主题活动1600余场次,受众达63万余人次,筹资490万在全县121个村、社区建立了“爱心超市”。坚持精准方略提质量,按照“扶贫政策、项目、资金百分之百覆盖贫困户”的要求,聚焦贫困村、贫困户,制定帮扶措施,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坚持现行扶贫标准补短板,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严格按照户脱贫、村出列、县退出标准,全面查缺补漏,补齐短板弱项。
聚力产业就业,确保收入稳定增长。围绕村有脱贫骨干产业,户有增收项目,全县共编制产业规划734个,实现所有农户产业全覆盖。全县共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4.84亿元,共涉及41个扶贫产业,3.6万户14.8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资金5633元,实施省财险公司“政融保”支农融资额度1亿元,支持扶贫产业发展。投入资金2195万元,培训农村劳动力11.13万人次,新增转移就业5.8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38万人。在全县建起扶贫“大嫂车间”1000多个,帮助5万余名妇女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聚力“两房”建设,实现住房安全保障,全县共投入资金2.67亿元,完成危房改造17039户,投资15.75亿元,建成42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安置贫困户3259户13630人。聚力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严格落实控辍保学“双线六长”责任制和困难家庭学生资助政策,建立龙陵县教育救助基金,资助特殊困难学生,共发放各类补助资金5.97亿元,享受教育资助64.96万人次。聚力健康扶贫,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全面落实健康扶贫“四重保障”政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参加医保,实现大病救治率、慢性病签约管理服务率、重病兜底保障率100%。聚力兜底保障,织密筑牢民生网底,为全县所有农村家庭投保了“防贫救助保险”,进一步织密因病、因灾、因学致贫返贫的“防护网”。聚力生态扶贫,拓展绿色增收渠道,大力推进天然林保护、绿化造林等工程,组织贫困人口参与生态工程建设,增加劳务收入;选聘67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生态护林员,年人均工资1万元,选聘191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为天然林护林员,年人均工资1.74万元。聚力项目建设,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加快完善农村水、电、路、文、教、卫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以“七改三清”(改水、电、路、房、灶、厕、圈,清洁水源、田园、家园)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去年共硬化入户路303.02万平方米,硬化庭院及住房室内56.74万平方米,惠及3万余农户13.02万人,其中:建档立卡户7920户3.23万人。
2014年以来,通过落实“五个一批”脱贫措施,全县15758户建档立卡户全部实现了脱贫。(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