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文化助力中山竹编产业发展 ——省政协特聘艺术家赴临沧开展文化助力脱贫攻坚行动侧记
4月15日至18日,省政协办公厅书画室组织部分省政协特聘书画艺术家,赴临沧市临翔区开展文化助推脱贫攻坚活动。期间,艺术家们考察了临沧城市规划馆、中山村大银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南美古村落、碗窑村,身临其境了解了临沧的城市形象、城市人文、城市风景、城市特色和城乡规划建设,体验了原汁原味的临沧拉祜文化和陶瓷文化。
对于艺术家们来说,此行最主要的任务之一,是在深入了解临翔区中山村竹编产业发展情况后,帮助当地村民探索书画艺术与竹编产业有机融合的方法,为促进竹编产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16日一大早,山间竹林散发的清香令人心旷神怡。特聘艺术家们来到临翔区中山村委会“中山竹艺馆”。在竹艺馆门口,当地村民正在展示竹编工艺品的制作过程。艺术家们饶有兴致地观摩并与村民交谈,详细了解竹编产业发展的情况。走进竹艺馆,簸箕、家具、灯笼、台灯……琳琅满目的竹编工艺品让人大开眼界。
“中山村盛产竹子,竹编也有上百年的历史,但长时间以来,这里的竹编还是以传统的生产工具为主,竹萝、竹筐、竹笼等是最为常见的品种,价格大多在几十元以内。”中山村驻村工作队长李中玉介绍,为了发展竹编产业,临翔区凤翔街道办还特别邀请四川的非遗文化传承人来到临沧,教授这里的村民进行竹工艺品的设计和制作。“本来就有些基础,加上老师的培训,这里的村民很快掌握了新式竹工艺品的设计和制作,一个个精美的竹工艺品在他们手中诞生,产品的附加值也提升了。”李中玉还介绍,目前,中山村还着力打造竹编非遗传承旅游特色小镇,实现了脱贫攻坚与异地搬迁、人居环境提升、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
“临沧的竹编工艺品做工还是比较精美,种类也多,但还需要在提升文化内涵上下功夫。”观摩竹艺馆后,画家武新文和陈鸿翎为当地村民就提升竹编工艺文化内涵进行了培训辅导。
在培训辅导现场,武新文表示,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融入竹艺之中是提升竹艺内涵的重要途径,中国传统文化也包含着各民族地域文化,将民族文化的亮点、元素融进竹艺的设计和研发之中,是目前中山竹艺面临的重要课题。“书画艺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若将其与竹艺文化产业有机结合、研发,不仅可以提高竹艺的美观与典雅,同时也提升了文化内涵。”武新文建议,竹编工作者应注重提升个人的设计和审美能力,还可以将竹编工艺和布艺等相结合,开发一些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比如将临沧有代表性的景点做出竹编工艺品,这样既有卖点也有特色。
陈鸿翎认为,竹编产业需兼具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其在价格和质量上没有竞争力不行。所以,除了提升文化内涵外,发展要“两条腿走路”,不仅要开发一些满足大众消费层级的工艺品,也要满足高端收藏群体的需求。此外,还可借鉴江浙的工艺,在竹雕上下功夫,丰富其表现形式。
“希望能多开展这种活动,让艺术家们多提意见,多帮助出主意想办法。”中山竹艺馆负责人表示,中山村大银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30户贫困户,通过发展竹编产业,已经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但目前竹编产业还存在缺人才带动,缺创新提升,这次活动无疑是对竹编产业的一次启发和提升。“未来,竹艺馆会吸纳艺术家们的建议,进一步改进,以此来提升竹编产业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几天里,艺术家们每到一处,还不辞辛劳的给当地留下墨宝,50余幅具有临沧元素的书画作品跃然纸上,饱含了艺术家们对临沧的喜爱。艺术家杨鹏认为,临沧资源丰富,但都还未充分利用起来,应将竹编艺术与文化旅游相结合、甚至茶文化相结合,打造一些体验式的旅游路线,可以让游客体验竹编,就可能会在旅游发展方面另辟蹊径,同时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将竹编产业真正发展为带动脱贫的富民产业。(刘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