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易地扶贫搬迁的“绥江答卷”
在离绥江县城西北两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山坡小地名叫兆佳坝。以前,山坡上零散居住的几十户人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清贫生活;现在,山坡上33栋小高楼依山而建,拔地而起,一个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宜商宜居的新区呈现在世人面前,这就是绥江县兆佳坝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中城镇福兴社区。
“说句实话,我都70多岁的人了,在农村生活了大半辈子,做梦都没想到还能到城里生活,现在的新家与以前的竹屋相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气候、交通、卫生、生活方便程度等更是强过老家百倍。”今年春节,中城镇绍廷村贫困户李世云一家搬进兆佳坝安置点度过了在新家第一个春节。
为有效破解“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地区贫困群众的生存难题,绥江结合县情实际,广泛调研,将兆佳坝作为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之一。目前,该安置点建设主体工程全面完工,配套设施正加紧推进,搬迁群众全部入住,共有居民1742户6623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1280户4819人、随迁户448户1750人、原址拆迁户14户54人,涉及全县5个镇、66个整体易地扶贫搬迁小组。
为实现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持续能发展、群众较满意”的目标,绥江县按照建档立卡贫困户与随迁户同步、住房建设与各类综合配套同步、人员安置与产业就业支撑同步、硬件建设与建立完善社区管理机制同步的“四同步”原则,在加快住房、街道、绿化以及医院、集贸市场、社区、广场等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采取盘活土地资源、推进捆绑入企、开展培训就业、建设扶贫车间、实施资产收益、开发公益岗位、落实政策兜底7项措施,让搬迁群众住上新房子、过上好日子。
目前,1000户易地扶贫搬迁户通过政府贴息贷款入股企业、捆绑发展,每户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900多人拿到国家认可的焊工、电工、钢筋工等职业资格证书,带动外出稳定务工近3000人。通过招商引资,建起了扶贫车间3个,可解决500名女性劳动力就地务工,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新增社区环卫工、管理员等公益性岗位40个,就近吸纳易地搬迁劳动力就业。将兆佳坝安置点的7000平方米门面经营权配置到户,进行租赁分配收益,每户年收益1200元以上。对搬迁后群众的承包地、山林地、宅基地“三块地”,采取“党支部+合作社”等模式,大力发展竹产业,既保护了青山绿水又增加了群众收入。
“搬到这里,不管是孩子读书还是就医、出行都很方便,原来孩子上学要走几个小时的山路,现在半个小时就到了。”谈起搬迁前后的变化,赵中虎感激地说,“感谢党、感谢政府,现在政策这么好,我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搬迁前,赵中虎一家的收入主要靠他一人外出打零工,工作不稳定,收入低,勉强养家糊口。搬进兆佳坝安置点后,他参加了焊工培训,获得了职业资格证书,工作好找了,月工资也增加了一两千元。妻子在安置点附近扶贫车间务工,每年还有入股仔猪场和门面出租的固定红利。老家土地也全部种上了方竹,过几年就可以打笋子卖了。
福兴社区还成立了为民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一条龙办理,方便群众办事;建立了“党总支、片区长、楼栋长、警务长”的社区网格化管理机制,组建了政策宣讲、环境保护、纠纷调处、平安建设、家政服务及青年志愿6支党员服务队,让搬迁群众更有归属感、安全感、幸福感。(通讯员 谭平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