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云南新闻

普洱市水利事业发展纪实

时间:2019-05-08

原标题:涓涓细流润心田——普洱市水利事业发展纪实

西盟佤族自治县马散水库。市水务局提供

一座座水库星罗棋布、一条条沟渠纵横交错,一股股清泉流进千家万户、一项项水利工程有序推进……阳春四月,行走在普洱市的城镇乡村,处处都能感受到水利事业加快发展的强劲脉动。

截至目前,普洱市相继完成了一大批水利骨干工程建设,建成大中小型水库303座,平均每平方公里年产水量达到了68.43万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达到了11555立方米。

补齐水利设施短板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快完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供水灌溉条件,大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补齐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短板。同时,强化水利扶贫攻坚,瞄准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移民的水利需求,实施了一大批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着力解决贫困地区通水、灌溉、防洪、生态保护等问题。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立足巩固和提升,采取新建、扩建、配套、改造、联网等方式,围绕水质保障、供水保障、运行管护保障等加强农村饮水能力建设,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向“安全型”“稳定型”转变。建立和完善区域农村供水水质检测机构,实现水质卫生检测、监测全覆盖,保证水质稳定达标。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依托现有的稳定水源,配套和完善水处理净化消毒设施,对老化失修、建设标准低的工程进行提升改造,确保了贫困群众在小康路上“饮水有保障”。2018年,全市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项目7个,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1个,高效节水灌溉项目4个,“山区小水网”建设项目9个。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75.97万人,建成山区“五小水利”工程2万件,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71万亩。

筑牢综合防御体系

在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的同时,我市抓好江河堤防治理,实施澜沧江干支流和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加强对易发生山洪泥石流灾害的山洪沟治理,实施主要支流治理项目7件、跨界河流综合治理项目3件、中小河流治理项目24件。

与此同时,加强小型病险水库安全隐患排查,除险加固小型水库261座,完成较大水毁修复项目138处、较小或一般水毁修复项目18311处,恢复了小坝塘供水、防洪、灌溉等功能,增强了广大山区农村的水资源调控能力。此外,不断修订完善防洪、排涝、抗旱等应急预案及有关控制性工程调度方案。扎实推进抗旱应急备用井和引调提水工程建设,加强防汛抗旱应急队伍建设与管理,切实维护保养、管好用好抗旱应急物资。抓好库塘蓄水,做好抗旱保供水、保民生工作。全面加强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实现省、市、县三级联网。强化山洪灾害监测预警设施检查与维护,完成山洪灾害调度平台的升级改造工作。健全防汛抗旱指挥调度体系,重要支流防洪保护区达到流域规划确定的防洪标准,中小河流重要河段防洪标准达到10—20年一遇,主要低洼易涝地区排涝标准达到5—10年一遇,基本形成了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御体系。

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实效

按照《普洱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推进“三江十城”生态建设布局,全力争创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围绕水资源管理、水资源配置、水环境水生态保护、水文化水景观、水资源监控5大体系,重点实施了169项工程,建设了思茅区“六湖九河”综合示范工程、孟连县娜允镇水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示范项目、思茅区整碗高效茶园节水示范工程等7项示范工程。

加强水土保持与河湖生态修复,加快实施小流域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通过制度细化、控源截污、联网联调、特色节水等综合措施,全市河道外用水总量逐年降低,农田灌溉有效利用系数逐年提高,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大幅下降,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保障程度不断提高。全市特色水文化水景观初具规模,城市形象和品质进一步彰显,试点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通过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我市探索出了一条政府引导与市场作用相互衔接,水生态文明建设与地方建设充分整合,水文化传承与河流功能恢复深度融合的建设模式,为丰水地区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传承和发扬民族水文化探索出了有益的经验。2017年8月,普洱市作为云南省唯一的第一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顺利通过省政府、国家水利部验收。2017年12月,普洱五湖国家湿地公园全面完成批复建设内容,通过国家林业局验收。2018年3月,水利部发布第一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验收城市名单,普洱市又增添了一张亮丽名片。(记者廖智若愚)

  • 上一篇:普洱市部署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安全工作
  • 下一篇:普洱市全面提升咖啡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