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省城来了‘阿芒尼’,咱们脱贫有希望”——陇川县来细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侧记
各族群众一起蹬窝罗。
阳春时节,陇川县户撒乡户早村来细寨展现着一幅别样的乡村图景。院墙上一幅幅民族风情画让人应接不暇,新修的石板路宽阔平整,柏油马路穿寨而过,一座座“三坊一照壁、青砖灰瓦金腰带”的阿昌族特色新居错落有致,附近的阿昌族和回族村民正围成一个圈,在文化活动广场上蹬窝罗……这个美丽乡村处处流露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一番走访下来,记者发现,小寨子里还透着一股民族团结进步的“和谐味儿”。
多年来,42户人家虽然身居户撒坝子中,却仍然守着贫穷,再加上种植、养殖技术落后,整个寨子经济发展缓慢,贫困始终萦绕着全村。
时间回到2015年。4年前,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决不能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的要求,一场动真心、动真情、动真格的帮扶工作自此拉开了帷幕。
一群来自省城昆明的阿芒尼(阿芒尼是阿昌语,意为“兄弟”),带动来细寨开启了蝶变发展的加速度。
要想富先修路。而来细寨的变化,也正是从穿村而过的环乡公路开始。
村里的人们介绍说,在以前,来细寨通往附近村寨的路都是乡间土路,晴天吃飞灰、雨天吃泥。从省烟草专卖局(公司)进驻帮扶起,修路就成了所有人的头等大事。
在多方配合下,一条长43公里的环乡公路穿来细寨而过,把来细寨和散落在户撒坝子周边的10个村串成了一个圈,一条崭新的环寨致富路、环乡幸福路把希望和梦想连在了一起。
现在,原本的山寨乡村没了水坑、烂泥的踪迹。路修好了,村民出行方便了,田间的生产劳作也方便了,心思都放在了谋产业、谋出路上,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劲头更足了。
没有产业的支撑,发展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创新工作思路,采取“资金+项目+智力支持”的方式,在来细寨实施产业增收、基础设施、民居保障、综合推进四项工程,并结合户撒坝子的自然气候条件,以烤烟种植产业为“1”,辅以多种产业“N”,采取“1+N”的模式齐头推进,让来细寨的帮扶精确到位、准确到点。
有了产业的引领和带动,来细寨发展的步子走得更实、更稳了。
来细寨展新颜。
“目前烤烟产业发展脱贫效果显著,2017年,来细寨完成了665.28担的烤烟收购任务,收购均价27.06元/公斤,27户烟农实现售烟总收入90.02万元,亩均收入3564元,户均收入3.33万元,人均收入7408元,达到了种植一亩烤烟实现一人脱贫的目标。”户早村主任石乔广高兴地介绍。
派驻陇川县户撒乡工作队队长郭帅感言:“党的好政策带给这个寨子的变化太多太多。就来细寨来说,以前通往外界的是一条不足3米的土路,路面多坑洞。自从村道硬化后出行难题彻底解决,全寨出行畅通无阻。再加上通了自来水,用水就更方便了。现在家家户户都住上了亮亮堂堂的新房子,生活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郭帅的感慨,说出了户撒乡各族群众共同的心声。
除了在分配烤烟计划指标时,首先给予来细寨,在烤烟种植技术指导上也侧重提供“一对一”式的指导服务。这样一来,多重“保险”牢牢守住了来细寨的种烟效益。同时,新建成的养牛小区、油葵种植、谷花鱼、劳务输送、户撒刀产业合作社……紧扣“产业扶持+智力支持+劳务输出”的工作思路,不断提高阿昌族群众的致富技能,来细寨阿昌族群众的自我“造血”功能变强了。
底子薄、历史欠债多,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建成全面小康,来细寨只能负重拼搏,奋力追赶,这成了整个来细寨的共识。单一的产业结构、落伍的生产方式,这些困扰着来细寨发展的难题,在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的帮扶下正一一被破解。
“以前我家的土坯墙,变成了现在的青砖墙,多亏了烟草公司6万元的补助!”村民康团翁乐呵呵地说,满脸写着幸福。原来来细寨的43户农户和康团翁一样,都住上了新居。
谈起来细寨这几年的变化,康团翁感慨万千:“以前来细寨是户撒的贫困寨子,人畜杂居,夏天家里到处飘着牛粪、猪粪的气息。现在的来细寨和城里差别也不大,经常有外地的游客过来玩,看到村里漂漂亮亮的,我们感觉也很有面子!”康团翁自豪地说。
文化活动广场建起来了,文化传习馆建起来了,太阳能路灯竖起来了,人饮管网覆盖了整个寨子,养牛小区建起来了,旅游接待站也建起来了……环境,变好了;来细寨,变美了。
来细寨翻天覆地的变迁,是云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迈上跨越式发展轨道的众多印证之一。随着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随着脱贫攻坚下足“绣花功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铮铮誓言,成为跃动在孔雀之乡的生动现实。
来细寨牵引出一幅秀美的阿昌族原生态乡村画卷。而今,这幅画卷正越发光彩夺目。(全媒体记者 寸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