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讯(通讯员 杨连武 杨雪)在扶贫攻坚把人居环境的提升纳入高位推进时,云南省施甸县的老麦乡率先冒出了一个“公益性”合作社。合作社不仅把农民扫出来的垃圾进行统一热化,同时,还把人畜饮水管理的难题在“公益性”服务过程中化解。
老麦乡地处施甸县东北部,拥有国土面积112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56.4%,共有大小水库56座,蓄水量高达373万立方米,是施甸的一个形象展示乡。在人居环境提升过程中,入驻老麦乡杨柳村委会的工作队主动就人居环境如何高位提升进行探索。为解决缺乏资金的情况,杨柳村工作队主动把仅有的一万元工作队人头经费拿出来,用于购买垃圾桶发放给村民小组,再用3万元工作队项目经费,给每家每户购买柿子苗作为庭院经济项目。在完成了人居环境的第一轮提升后,他们对垃圾如何处理、环境如何绿化、山怎样才能清、水怎么才能绿进行了分析研判。他们发现,老麦乡不缺水,但是由于群众对水资源保护意识淡化,有自来水但很多人家没有水龙头,垃圾虽然有群众自觉清扫,但没有人运输。为彻底解决存在的问题,这个乡主动从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出发,率先想到了组建一个合作社来解决水资源管理和垃圾清运工程。
合作社工作人员收取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老麦乡太和社区委员会主任段自泽主动承担起“公益性”合作社的组建。老麦有四个集镇,合作社以此作为突破口来攻坚,在乡政府驻地的太和社区成立了一个水资源管理融合卫生管理合作社。合作社的工作是把集镇用水村民小组卫生管理进行切块管理,借助项目分别在各村委会建设垃圾热化点。为保障环境提升工程的可持续经营,合作社让农户每年承担60元垃圾清理费用和按照国家批准2元一立方的水收费标准来征收自来水管理费,以1500元月工资的待遇聘用19名建档立卡户劳动力为卫生管理员。合作社工作人员按照每五天一个街道集镇、每周3到4次到村民小组提取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经过一年的运转,合作社资金结余15000元,公益性合作社有了良好开端。合作社负责人段自泽高兴地说:“公益性合作社虽然不是传统的赚钱企业,但我们赚到的是美丽农村的新视野”。
施甸县老麦乡依托一个村的“公益性”合作社,让群众心热起来,手动起来,参与到节约用水、家庭环境建设、外环境整治以及社会环境综合治理中来。同时,把合作社开发成为贫困户的赚钱基地,这样的做法就是开发了一个困难群体实现就业的桥头堡。“公益性”合作社将一个村的经验引导成一个乡的样板做成一个县的示范,让更多无法外出的打工人群实现了就地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