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肖燕:让“稻渔共作”为哈尼梯田带来无限生机
在红河中海渔业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彭云东的眼里,他们的董事长肖燕总是面带微笑、热情和善,且思想超前、能力超强,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实干家。
在滇池湖畔福保村长大的肖燕,创办了昆明市福保集团、昆明市福保文化城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她先后荣获云南省文化产业十大杰出企业家、云南省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手、昆明市劳动模范、昆明市星火科技带头人、首届昆明市十大杰出创业女性、2012年中国十大“三农”人物等荣誉称号。
2014年,成立云南中海渔业有限公司之后,肖燕曾多次到我州调研,考察少数民族群众脱贫增收的办法。她了解到,哈尼梯田千百年来每年只种一季水稻,以每0.067公顷每年平均产量300公斤计算,收益不足1000元,再扣除劳动力、种籽、肥料成本等,稻田纯收益仅400元左右。由于梯田种稻效益较低、劳动强度大等原因,边疆山区农村水田改旱田甚至放荒呈加速趋势,哈尼梯田可持续保护面临严峻挑战,当地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这一切,肖燕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作为一名企业家,要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履行社会责任。”红河之行后,肖燕深深地思考:如果能够在梯田里探索出一种“稻渔共作”模式,既能帮助更多群众走上脱贫致富路,又能很好地守护红河哈尼梯田生态之美,岂不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
于是,2016年年初,在红河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肖燕成立了红河中海渔业有限公司。并准备在迤萨镇勐龙村委会南洞村建立哈尼梯田“稻渔共作”技术示范基地,孵化牛蛙、泥鳅、福瑞鲤鱼苗,用来提供给当地农户发展产业。
说干就干,肖燕雷厉风行的性格再次得以体现。“从规划图纸到土地流转、建设、引种,仅仅65天,基地就投入了使用。”彭云东说。
肖燕深深知晓人才和技术的重要性。她带领团队,克服种种困难,在红河县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在人才培养、知识更新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让农户“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干就有实效”的培训措施。
基地建好后,肖燕派出人员进村入户手把手培训农户,又在基地举办培训班,对2000多名村民进行了培训。同时,基地围绕“稻渔共作”全产业链开展科技攻关,瞄准产业发展需求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脱贫目标,形成“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养殖户”的开发模式,满足全县6666公顷高效梯田养殖需求,示范带动全县17640公顷梯田进行水产养殖。“之前,每0.067公顷稻田才有800元左右的毛收入,现在的净收入是1600元。”尼美村村民杨举呼高兴地说。
目前,肖燕带领她的团队在红河县成立了20多个“稻渔共作”养殖专业合作社,帮助群众实现每0.067公顷均增收1600元左右,“稻渔共作”共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10748户,为该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记者 常玉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