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9年献血路诠释幸福人生——记第三届“景洪好人”应云波
“用鲜血架起他人的生命之桥,是我今生最大的幸福。”中国人民银行西双版纳州中心支行机关工会主席、科技科副科长应云波对笔者说。
在无偿献血的道路上,应云波一走就是19年。19年来,他用无私的大爱搭起了他人的生命之桥,诠释着自己的幸福人生。
踏上幸福献血路
“我认为,为他人献血是实现自己热心公益的最佳途径。”说起献血,应云波打开了话匣子。
200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应云波听说西双版纳州A型血库存告急后,立刻萌生了主动献血的想法。那时州内还没有中心血站,也没有专门的义务献血活动。于是他赶到州人民医院,向医生提出了无偿献血的要求。当了解到一次献血的最大量是400毫升时,应云波不顾医生提醒,坚持捐献了400毫升血。
看着延续他人生命的鲜血从体内缓缓流出,应云波暗下决心:将来一定要尽最大努力捐献更多的鲜血,延续更多人的生命。随后,他向医生表明了无偿献血的意愿,并留下了自己和家人的联系电话。
2003年,州中心血站成立后,应云波成为了血站第一批定期义务献血人员。2011年6月14日,应云波加入了西双版纳州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自那时起,身穿红马甲的应云波便经常在州中心血站忙个不停,履行着献血志愿者的义务。
2013年夏,景洪市暴发了登革热疫情。登革热患者会出现白细胞、血小板指标骤降的险情。
“我愿意为登革热患者捐献血小板!”通过手机,从未捐过血小板的应云波,向州中心血站工作人员表明了自己的意愿。
因采集后的血小板保存时间较短,无法像血液那样提前采集储备,需在患者需要时临时采集。为此,应云波做好了随时捐献血小板的准备。
一个周末的雨天,州中心血站工作人员打电话告诉应云波,一位登革热患者有生命危险,急需输入血小板。接完电话后,应云波起身就往外走,媳妇劝他等雨小点再去时,他说:“患者没时间等啊!”说完,他骑着摩托车冒着狂风暴雨奔向了州中心血站。正当州中心血站的工作人员和患者家属焦急万分时,全身湿透的应云波赶到了州中心血站,通过体检后,及时为患者捐献了血小板,把患者从死亡的边缘救了回来。
2014年春节,西双版纳的机采血小板出现了暂时短缺,一名患者急需血小板。正与家人团聚的应云波接到州中心血站电话后立刻直奔医院,第一时间捐献了2个治疗量的机采血小板,又一次挽救了一位危重患者。
19年来,应云波共捐献血液8000毫升(含机采血小板2600毫升),超过了正常成年人体内的血量,为他人架起了一座座绿色的生命之桥,用大爱践行着“用鲜血架起他人的生命之桥,是我今生最大的幸福”的人生信条。
让爱永远延续下去
让爱永远延续下去,是应云波幸福的源泉,也是他多年来的奋斗目标。
2014年底,得知我州将首次开展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时,应云波高兴万分,主动进行了血样采集,成为了一名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随时等待着在未来救治和自己配型成功的患者,让幸福的献血人生更加充实。在他的影响下,很多人成为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为更好地实现让爱延续下去的目标,应云波还参与了除献血以外的公益活动。
他经常利用节假日和周末,带着女儿到景洪市特殊教育学校、福利院的少儿部和养老院看望孩子和老人,与孩子们聊天、玩耍,帮助老人整理房间,并向他们送上学习用具、糖果、糕点等物品。通过活动,从小培养女儿的爱心,让女儿今后能够投身公益事业,延续爱心。
2005年,通过朋友介绍,应云波与景洪市嘎栋中学品学兼优的初一贫困生代申梅建立了助学关系,一直资助她到高中毕业。现在,受应云波影响,代申梅也在资助着贫困学生,成为了一名投身公益、传递爱心的公民。遇到逢年过节,代申梅都会通过微信及时问候应云波,并不时向他介绍自己资助学生的情况,分享自己的幸福人生。代申梅说,应叔叔不仅给了她资金上的帮助,而且还给了她精神上的帮助,引导她走上了公益之路。
应云波先后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银奖和金奖,2014年度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云南省分库成分献血先进个人及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优秀志愿者”、2017年度中国人民银行系统公德奖、西双版纳州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先进个人三等奖、第三届“景洪好人”等殊荣。(记者刘祖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