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万亩药材鼓起村民腰包
站在漾濞彝族自治县富恒乡石竹山顶上,顺着石竹村党总支书记常暾手的方向俯瞰山下,只见一墒墒、一沟沟刚发芽的黄精和正开花的紫丹参,山地里村民们正在忙碌着。“看,我们村已经种上了一万多亩中药材”。眼下的石竹村,真成了名副其实的中药材种植明星村。
5年前的石竹村是一个山区民族贫困村,全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245户110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46户193人,村民收入主要靠种植玉米、洋芋、苦荞等。2014年,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推动下,村党总支率先提出充分利用林下资源,创新探索林下中药材种植模式。第一批中药材由党员带头试种了近百亩紫丹参。经相关机构检测,该片区种植的丹参酮类及丹酚酸B含量非常高,其他所有指标都符合种植规定。在成功探索种植模式的基础上,由村党总支、驻村干部及合作社集中推广。短短5年时间,全村中药材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上万亩,老百姓从种植中药材中尝到了甜头。
“5年前,石竹村是富恒乡6个村中最穷、最偏远的一个村,村民人均收入不到3000元。5年后的今天,通过中药材种植,户均收入已达5万元,人均收入9600多元,村民收入翻番,变成全乡第一。”常暾感慨道,“通过5年来的发展,从传统种植玉米、洋芋、苦荞到生态种植中药材,我们村整体的产业结构实现了全面转型升级。”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村民常彪说:“我家自从加入村里的合作社,在核桃树下种上中药材,一亩收入4000多元,平时在合作社打工每月也有收入,再加上养猪、鸡以及丹参花蜜等,现在全家每年能有4万多元收入,日子越过越好。”48岁的常富红介绍:“我家有5口人,其中4个是壮劳力,家里山地有20余亩,过去一家人一直守着这片绿水青山,生活却过得入不敷出,现在,在村党总支和合作社的带领下种植中药材,生活好起来了,钱袋子也鼓起来了。”(记者博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