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庭院盛开文明花——龙陵“五进农家”助力乡村振兴侧记
初夏时节,记者到龙陵县农村采访,所到之处,一条条水泥铺筑的乡村公路将一个个自然村寨连结,山寨的道路清爽整洁,看不到畜粪和垃圾;砖木(钢混)结构的农家小院里,卫生厨、厕、圈、池(沼气)配套,家用电器、摩托(农用车)一应俱全;一张张洋溢着幸福和满满获得感的笑脸,构成了农村美丽的新景象。
近年来,龙陵县在农村开展了“富进农家、美进农家、乐进农家、学进农家、孝(和)进农家”活动,探索创新新时期家庭文明建设常态化新路径,切实把家庭文明建设融入农村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大力引导广大家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实践文明,成就梦想,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丰富了脱贫攻坚内涵。“五进农家”成为龙陵县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美丽乡村,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载体和抓手,改善了农民的人居环境和生产条件,改变了农民的精神面貌,提振了广大群众的精气神。
“五进农家”活动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主观意愿,坚持以农民群众为主体的原则,充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把广大农民“求富、求美、求乐、求学、求孝(和)”的美好愿景转化为改造家园,建设美丽乡村的现实。统筹整合平安家庭创建、家庭文化建设、家庭道德养成等,大力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建设新环境、发展新文化、拓展新途径,更广泛、更有效地凝聚动员广大家庭投身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
活动聚焦富进农家看增收,美进农家展新颜,乐进农家爽精神,学进农家强素质,孝进农家促和谐,实施了农村实用生产技术培训,使每户农民有1至2名掌握1至3门实用生产技术的劳力;以生态宜居宜业为抓手,大力开展“七改三清”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依托全县100余支农民业余文艺演出队,把舞台搭在农民家门口,开展群众性演出活动;利用“六小课堂”,即:书记课堂、指尖课堂、广播课堂、文艺课堂、火塘课堂、流动课堂,开展学进农家活动;以创建平安家庭为载体,促孝进农家求和谐。相继开展了“平安家庭”“善行义举榜”“最美龙陵人”等系列创建活动。同时,开展了“谈家风、晒幸福、寻找最美家风”、征集优秀童谣等活动,已征集到1000多个(首)家训、家风故事和优秀童谣;在龙陵县,机关干部、农村基层干部、致富带头人家庭成为开展“立家训、树家风”活动的主阵地。
正能量的家风村风不断在龙陵城乡传承。勐糯镇海头社区农民业余文艺队队长张满果说:“群众在哪里,我们文艺队就把好的家风好的故事表演到哪里。社区每年都要评选‘好媳妇’‘好婆婆’,谁家的媳妇给婆婆买新衣服了,谁家的婆婆细心照顾儿媳坐月子了,这些话题成为文艺队欢乐之余经常聊的家常。”春风化雨感染群众,潜移默化影响社会,家家户户遵纪守法,尊老爱幼,讲文明、树新风蔚然成风,海头社区多次被评为省级文明村。
坐落在大山深处的龙新乡勐冒社区陆家村是一个有28户126人的傈僳族山寨,交通闭塞生存环境恶劣。在相关部门扶持下整合项目资金150万元,带动群众投资和投工投劳折资30多万元,实施了少数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建设项目,按照特色民居保护改造、特色产业培育、民族文化传承、民生改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等“五大工程”,展开了建设。铺筑了村庄水泥主干道和入户巷道,户户硬化了院场,28户建起了卫生厨、厕、圈,实现了人畜分离;建成了占地1200平方米的文体活动广场,设有文化室、刀杆广场、傈僳族民俗展室、傈僳族器乐传习馆、民族文化墙等。开展了“五进农家”活动,对村民进行了实用生产技术培训,全寨种植草果400余亩、红花油茶420亩、核桃100余亩、茶叶120亩、竹子1700多亩,组建了20多人的文体活动队,经常性地开展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我们走进一户名叫窦顺娣的村民家,年过60的窦老奶说:“我家6口人三代同堂,我会缝制傈僳族服饰,老伴会制弩和乐器,儿子会种烤烟,儿媳会加工石斛枫斗,两个孙子上学,每个劳力都有一门技术,人人有事干,个个会挣钱;这日子是三月间的桃花蜜——甜丝丝的,阿傈僳打心眼里感恩党和政府。”
龙陵县把公民道德建设融入“五进农家”活动中,着力培育诚信农民。围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德”内容积极开展“善行义举榜”建设,按“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孝老爱亲”(仁、义、诚、敬、孝)五个类别进行综合排榜。目前,全县已建成善行义举榜156块,共有1527人上榜。以“五进农家”为载体,实施了“四德”工程,即:社会公德以“爱”为核心,实施“爱德工程”;职业道德以“诚”为重点,实施“诚德工程”;个人品德以“仁”为目标,实施“仁德工程”;突出心灵沟通、心灵塑造、心灵保护主题,实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心灵工程”。全县每年都要评选感恩之星、最美龙陵人、平安家庭等。
如今,在龙陵城乡聘请公道正派、有奉献精神、热心公益、群众威信高的退休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科技工作者进入“红白理事会”“民事调解小组”、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基层群众组织,成为群众的新选择。这些新乡贤们德高望重,让人信服,是一个正能量源。服务百姓靠的是人格,是品德,是威望,是那颗报效桑梓的赤子之心。在百姓眼中,他们是紧密联系群众的“干群连心桥”和“民间小政委”。全县有1000多名新乡贤活跃在“五进农家”第一线,成为乡村振兴的知晓者、参与者、实践者和带动者。
传统文化的厚植,文明创建的深耕,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百姓的素养。创优争先方兴未艾,“五进农家”持续发酵,全县先后涌现出了一批省、市、县级道德模范,评选出国家、省、市级文明乡村(镇)21个,省、市、县级文明单位72个,助推了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记者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