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喜增收。狄廷秀 摄
昭通水富市向家坝镇永安村团结支部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党组织坚强堡垒作用,团结带领全村广大群众积极发展茵红李产业,并逐步规模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旺、群众增收的路子,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老支书艰难寻找发展之路
团结党支部片区下辖7个村民小组406户1599人,现有党员39名。村里人多地少,发展经济困难。过去,这里的村民每年靠种植水稻玉米填饱肚子,先后实施过玉米、水稻制种,但由于水利、交通基础条件差,村民发展农业经济增收致富的愿望难以实现。
曾经,老支部书记孙泽均多次召集村民讨论团结片区的发展思路。听说宜宾菜坝种植黄花梨收益不错,69岁的他还领着几个党员前去考察。随后,在团结、龙泉、山区三个村民小组种植了400多亩黄花梨,但由于各种原因,黄花梨的发展以失败告终。老支部觉得很对不起大家,没能把愿望变成现实。
2013年,党员选举老支书的儿子孙正彬为支部书记。“支部书记做好一件事就好了,那就是想办法带领大家致富”。老支书交待新支书,希望他完成自己未完成的事业。
群众喜增收。狄廷秀 摄
新支书走新路破发展难题
老支书千方百计带领村民寻找致富路的情景给孙正彬留下深深的印象。接过担子后,孙正彬组织支部党员孙正强、王其高等人外出到邻近的绥江县和四川屏山、筠连等多地考察学习茵红李产业发展,了解到种植和管理技术不难,市场销售不愁,最终,他们确定搞规模化发展茵红李产业的新路。
随后,支部决定带领团结组村民改种茵红李333亩,这个决定大胆也冒险,过程也充满了艰辛。首先是群众积极性不高,因为没有粮食存粮,将农田放干改种茵红李就意味着近三年没有粮食收成,群众心里没有底;其次是村民担心种出来的李子无人收购销路成问题,交通不便也成为大家的担忧。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带着这样的想法,在困难面前,支部书记孙正彬、党员孙正强等人主动出击,带头进行宣传动员,他们砍去之前种植的黄花梨树,重新种上茵红李。当年,团结组49户村民只有1户等待观望。2015年底,团结组49户农户全部种植茵红李330亩,首先带头种植茵红李的村民也尝到了甜头,水果商贩主动前往收购李子,李子卖出了好价钱。2016年进入丰产期后,李华秋、王其章等村民家种植的茵红李年收入实现3-6万元不等。
看到种植茵红李的村民腰包鼓起来了,群众说,新支书的新路走对了。随后,周边6个村民小组群众跟上种植茵红李发展的路子,目前,团结支部发展茵红李面积达到1000余亩。
查看李子长势。狄廷秀 摄
打基础强保障发展之路更欢畅
支书孙正彬注重科学管理,多次带领党员群众去外地学习先进的种植和管理技术。并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硬化团结片区的村组公路,为果子销售创造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同时,他通过多渠道与销售商联系,在李子成熟期前上门根据各户果子质量、品质定价,进行包树销售,保障了销售门路。
新支书总是想着群众的利益。2017年,他家的李子品质比其他村民的李子好,收购商愿意出较高的价格收购。而其他村民的李子由于品质不高,价格上不去,销量也不好。见此情形,孙正彬主动找到收购商协商,将自己的李子价格降低,附加条件是将团结组所有的李子收购。最后,在茵红李多产滞销的情况下,团结组的李子顺利实现畅销。那年,团结组茵红李产量达到120吨,年产值70万元,带动群众户均增收1.4万元。
团结支部的龙泉组也积极发展猕猴桃产业。2016年初,引资水富永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展猕猴桃果园500余亩。修建进园道路9.2公里不仅解决了当地的交通,还解决了本村30余名群众的就近就业。龙泉组村民土地流转费和在园区务工收入就有60多万元。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团结支部在产业发展中充分了发挥党支部、党员带头引领作用,团结带领村民齐心协力谋发展,使支部在基层的凝聚力、组织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云南网通讯员通讯员狄廷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