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云南新闻

西畴县:“西畴精神”引领民族团结示范创建

时间:2019-05-28

原标题:西畴县:“西畴精神”引领民族团结示范创建

近日,西畴县委副书记、县长黄明勇,西畴县委统战部副部长、县民宗局局长高正谷做客文山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七乡观察》直播间,围绕“弘扬‘西畴精神’促进民族团结”这一主题,就西畴县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工作开展情况与听众朋友进行交流。

西畴县的民族团结创建工作,拥有着宝贵的历史经验和群众基础,也孕育出了“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早在1994年西畴县就被国务院命名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

西畴县始终践行“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理念,面对生存的困境,各族人民在“西畴精神”的激励感召下,创造了从炸石造地转向石漠化综合整治,探索形成了“六子登科”石漠化治理模式;从以小水窖建设为主转向“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探索形成了石漠化地区“五法治水”模式;从修路保通转向路面提档升级,探索形成了“四轮驱动”农村公路建设模式;从单一温饱村小康村建设转向美丽乡村建设,探索形成了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建设模式;从单纯被动扶贫转向精准施策扶贫,探索形成了农民变市民、变股民、变工人、变商人“四变”改革创新扶贫模式;从夯实教育基础转向实施教育强县战略,探索形成了“小县办大教育、穷县办富教育”志智双扶教育扶贫模式;从单纯的给钱给物转向激发内生动力,探索形成了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道德银行”积分兑换商品激励脱贫模式;从整治环境脏乱差转向推动乡村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建设,探索形成了“五分钱工程”撬动乡村环境治理模式;从夯实基础党建转向创新规范党建,探索形成了“十有十能”村(社区)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模式;从重点打击犯罪分子转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探索形成了加强社会道德教化为重点的“民风纯、治安好、发案少、人心安”的创新社会治理实践模式;建立脱贫攻坚长效机制,强化乡村治理,发挥新时代弘扬“西畴精神”讲习所作用,全面推广“一约四会”村民自治管理方式,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模式。黄明勇说:“这些模式的探索、实践和推广,都是西畴人民实干加巧干创造出来的,每一个探索实践都凝聚着西畴人民‘闯才有活路、干才有出路’的创新实干厚重基因,推动如今西畴各族人民走上硬化路、住上安全房、饮上幸福水,到处呈现出民族团结、和谐共处、安康乐业的美好景象。

近几年,结合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西畴县不断推进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对少数民族村寨实施了危房改造、人居环境提升、文化氛围营造等一系列惠民基础设施建设。2016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3.29亿元,实施村容村貌整治950个,安装路灯10674盏,建成美丽乡村682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3个,州级生态文明村51个。目前,西畴已经实现脱贫摘帽。

西畴县坚定不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全完善民族宗教工作法治化机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提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切实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规范和保障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充分发挥民族学会和民族小组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法治宣传、交通安全、阳光司法、村规民约等进民族村寨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十年来,全县年均发刑事案件313起,万人刑事发案仅11.8起;1583个村连续10年矛盾不出村,645个村连续10年不发案,1472个村2017年实现‘零发案’。呈现出‘发案少、秩序好、乡风文明、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西畴新现象’,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具体而生动的实践。”黄明勇说到。

西畴县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过程中,始终把推进民族文化繁荣作为主要内容,切实保护和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民族文化,广泛开展民间文化活动,建设各民族共享共乐的精神家园,打造了“女子太阳山祭祀”和“彝族花倮·葫芦笙舞”两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渔鼓说唱”“么所壮族传统文化保护区”两项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品牌。紧紧围绕壮族“三月三”、苗族“花山节”、瑶族“地王节”等民族节日,充分挖掘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推动各民族文化共同繁荣发展。打造了一批民族文化精品,成功申报了32项传统文化保护名录,其中,国家级保护名录2项,培养国家、省、州、县各级代表性传承人67人。(王云霞杨德春)

  • 上一篇:张杰到州教育体育局调研资金监管工作
  • 下一篇:大嘎吉村的脱贫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