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了杞麓湖水更清——我市坚决打好杞麓湖保护治理攻坚战
高原上,蓝天下,悠闲垂钓的人们握着钓竿静坐在湖边,健身的人群踩踏着湖边的石板路络绎前行……这是位于通海县的杞麓湖美景。
近年来,我市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采取立善法、控污染、调结构、治生态等多项措施,坚决打好杞麓湖保护治理攻坚战,2018年杞麓湖水质从劣Ⅴ类转好达到平均Ⅴ类,杞麓湖呈现出水更清、天更蓝、景更美的风姿。
坚持统筹协调推进保护治理
杞麓湖是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之一,径流面积354平方公里,湖面面积3726万平方米,相应湖容1.78亿立方米。杞麓湖是通海县最重要的水源,是通海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通海人民的母亲湖。然而,一段时期以来,杞麓湖生态环境恶化,湖水水质一度跌入了劣Ⅴ类。
“必须强化管控基础,为杞麓湖保护治理制定一部与时俱进的善法,让治湖、护湖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这一观念是全市上下的共识。此前,《云南省杞麓湖管理条例》于1996年1月1日实施,2007年通过第一次修订改称《云南省杞麓湖保护条例》。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原有的条例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湖泊保护治理的需要。在省、市、县各级的努力下,今年3月1日,新修订通过的《云南省杞麓湖保护条例》正式施行。
与此同时,我市配套颁布施行《杞麓湖保护条例实施办法(暂行)》,建立湖泊监管执法联动机制,严格实施岸线管控,细化压实四级河(湖)长制,全面落实湖泊保护治理责任,妥善处理好水域与陆域、整体与局部、近期与远期的目标任务关系,统筹协调、整体推进杞麓湖保护治理工作。
去年以来,市、县扎实开展杞麓湖流域联合联动执法行动,依法取缔禁养区内畜禽养殖户408户,封闭河道洗菜点32个,拆除临违建筑38.7万平方米,清除河道两岸种植物20.2万平方米,依法治湖全面强化;以《云南省杞麓湖保护条例》明确一、二级保护区范围,完成一级保护区界桩设置,加快实施“四退三还”,流域内28户地条钢企业、7座小水泥窑及34户小造纸厂全部关停,54户企业全部搬迁,岸线管理力度全面加大;编制“一河(湖)一策”方案,建立“一河(湖)一档”,推进入湖河道信息化管控,持续开展“河长清河行动”;夯实杞麓湖流域河湖库渠管控基础,加快推进主要入湖河道生态治理,全面实施14条主要入湖河道河堤改造、河岸景观提升、河道污染治理等生态治理工程,最大限度减少雨季河道污水流入杞麓湖,探索建立水域岸线管理保护制度,分段分片划定范围,分级实施管理河(湖),全面落实湖泊保护治理工作责任。
坚持问题导向全力截污治污
对照中央和省关于在湖泊实施湖长制的意见和全面推行河长制的要求,我市认真梳理杞麓湖管理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因湖施策,因地制宜设定杞麓湖管理保护目标任务,提出针对性强、易于操作的措施,切实解决影响杞麓湖健康的突出问题。
提速工程治理,力推截污治污。我市以“十三五”规划6大类15个项目建设为抓手,突出重点推进抢救性补水、城乡雨污分流管网改造、沿湖截污治污等项目建设,目前已开工建设14个,沿湖截污治污工程南岸片区已全面贯通,西南岸片区加快建设;通海县城第二污水处理厂已建成投运,建成污水管道25539米、配套截污管网9792米。杞麓湖流域村落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推进,铺设污水收集管网31870米、入户支管45620米,新建污水收集暗沟1060米,截污治污工程逐步形成“包围”态势。
尽管通海县人均耕地仅0.68亩,却是闻名全省乃至全国的蔬菜大县,其新鲜蔬菜和脱水蔬菜等产品销往全国130多个大中城市。杞麓湖流域内有耕地14万亩,以种植蔬菜为主,含复种在内,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约40万亩,每年施用化肥超过5万吨,每年产生废弃菜叶约38万吨,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占入湖污染物总量的85%以上。
为此,市、县抓牢源头治理这一关键,突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这一核心,科学制定杞麓湖周边农业资源养护规划,建立种植业结构调整补偿机制,大力实施绿色农业示范工程,集中打造百亩连片、千亩连片的万亩出口生态蔬菜示范基地,积极推动农业循环经济模式,逐步调整优化沿湖产业结构。同时,加快推进城乡处理垃圾一体化建设,深入实施节水灌溉、减肥减药工程和有机肥替代行动,配套完善养殖小区基础设施,2018年引进推广玉米种植3万亩,完成流域内减肥增效示范工程22.8万亩、高效节水灌溉1.8万亩,推广水溶性、液体配方肥4万亩,建成农田沤肥池3万余口,日处理1200吨的废弃菜叶处置及资源化利用项目投产运行,年减少施用化肥500吨,农业面源污染负荷逐步削减。
坚持分步实施 力促生态修复
近日记者沿杞麓湖边行走时看到,沿湖的生态修复工程正如火如荼进行。“实施生态修复,统筹系统保护”,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
据介绍,2014年12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准我市建设杞麓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依据《云南通海杞麓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3881.22公顷,工程建设总投资1.87亿元,对生态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及管理服务区五大功能分区进行建设。同时,将结合通海县实际,完善环保、水利等相关配套项目,计划总投资28亿元,使杞麓湖国家湿地公园成为集湿地保护、科普宣教、旅游观光和生态文化体验为一体的重要基地,成为城市发展和湿地保护结合的典范。
为快速推进项目建设,我市成立杞麓湖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管理中心,加快建设杞麓湖国家湿地公园,重塑杞麓湖“生态圈”。目前,流域重点公益林建设加快实施,新建林区道路和扩建维护110.1公里,建成马鞍山林火遥感视频监控系统1个、管护哨所3个;湖体植物定期收割打捞,收割打捞水葫芦、茭草19.07万吨;湖滨带修复工程完成征租地4890.4亩,建设杞麓湖国家湿地公园入口景观4个,水环境、鱼类、鸟类、植被本底资源调查工作全面完成,白鹭、燕鸥、红嘴鸥等珍稀禽鸟重新回到杞麓湖的怀抱,嬉戏、翱翔于蓝天、湿地,风景无限。
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三湖”保护治理各项决策部署,以三年行动计划和雷霆行动为抓手,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采取最严格的组织领导、最严格的保护措施、最严格的执法监督、最严格的责任追究,统筹抓好问题整改,全力打好“三湖”保护治理攻坚战,促进山湖同保、水湖共治、产湖俱兴、城湖相融、人湖和谐,着力打造“山、城、湖”一体化旅游景区,把通海建设成为现代宜居生态福地。(记者白诚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