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云南新闻

迪庆:树特色品牌 谱产业新篇

时间:2019-05-30

  原标题:树特色品牌谱产业新篇

杜鹃花开,迪庆“醉美”。

重农固本,迪庆“芳菲”。

特色农业是迪庆藏族自治州的优势所在,也是亮点所在。迪庆统筹各方力量,完善推进机制、强化要素保障、营造良好环境,把高起点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作为新时期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重点,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以更大的信心、更大的干劲、更大的勇气,坚定不移地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之路,同心协力谱写新时代特色产业新篇章。

找好精准点寻差异打特色

小满时节,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镇柯那村史跨底小组一派生机勃勃,房前屋后镶嵌着一片片绿油油的当归,牛羊悠闲地吃着草,人们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我家种了4亩药材、养了9头牛,仅仅这两项就有近3万元的收入。”42岁的次里给记者算着增收账。

次里是史跨底小组整体易地扶贫搬迁的65户238名群众之一,2017年以前,他住着祖辈传下来的木楞房。“既不挡风,也不遮雨,又没钱修房,日子过得紧巴巴呢。”回忆起从前的生活,次里有点哽咽地说,2001年春节,全家4口人只有200元的过年钱。由于自然条件限制,迪庆经济发展缓慢,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经济总量小,农民收入低,是全国深度贫困地区之一。

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和资源条件决定了迪庆在农业发展方面,既有优势又有劣势。优势是样样有、样样好,从热带农产品到寒带农产品都能种、都能养,而且品质都很好。劣势是样样少、样样贵,每种产品的生产规模都不能和平原地区比,人工、地租和物流成本都很高。这就决定了迪庆在产业发展上,必须立足州情,走高原特色农业差异化发展道路,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富集的自然资源,顺应消费结构升级的要求,着力打造特色化、精品化、高端化农产品,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精”。

“2017年,我们搬迁到这里,住上小洋楼,没有了后顾之忧,大家集思广益,结合党的好政策,如今种了200多亩中药材,搞起了牛、鸡养殖产业,老百姓的生活变化巨大,只要跟党走,好日子还在后头。”史跨底小组组长丰志坚看着村口大片药材地激动地说。次里忍不住插话道:“现在家里有3台手机,每月光话费就240元,有了产业,穷日子就一去不返了。”

缺乏增收致富的好产业,是深度贫困地区的普遍情况,尽管迪庆的地形条件决定了产业规模不能和平原地区相比,但并没有因此就忽视甚至放弃发展产业。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迪庆州委、州政府确定了重点发展葡萄、中药材、特色畜禽、食用菌、青稞、蔬菜、木本油料七大优势特色产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迪庆各县市、乡镇、村紧紧围绕七大产业,因地制宜确定了主导产业,凝神聚力打造,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切实提升产业发展规模化水平,着力建设河谷地区以葡萄、蔬菜为主的示范产业带,山区以中药材、木本油料为主的传统产业带,高原坝区以青稞、特色畜禽、食用菌为主的特色产业带。今年,迪庆力争在每个产业带上各培育2至3个农业产业化项目,完成新增葡萄种植0.8万亩、中药材9万亩、食用菌0.33万亩、青稞4.8万亩、蔬菜2.6万亩、木本油料4.1万亩,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1至2个优势特色产业。目前,迪庆农业产业正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迈进,加快脱贫攻坚进程。

找准支撑点推标准育主体

5月的迪庆,漫山遍野的杜鹃花,五彩缤纷、夺目耀眼,微风吹过,阵阵清香扑鼻而来。

“我闻到的不是花香,而是葡萄园里弥漫着的熟悉味道。”德钦县云岭乡斯农村村民永次站在自家地里,看着长势良好的葡萄,对今年的好收成充满期待。

地处低纬度、高海拔的德钦,空气清新,日照充足,这里的葡萄基本生长在海拔1900至2400米之间,地里棕褐的土壤富含有机质,灌溉用水来自天然的高山雪水,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不仅适宜葡萄生长,而且品质极佳。在梅里雪山的观景台,来自台湾的游客胡天成说:“我和妻子喜欢自助游,出发前做了攻略,认识到这个地方除了可以看日照金山,还能品尝到最好的葡萄酒。”

记者进村串户发现,葡萄已经成为藏区群众增收的重要途径。以永次为例,作为传统的农牧家庭,她家以前种植青稞,当村里推广葡萄种植时,便毫不犹豫地做出了改变。“党的政策太好了,不但免费提供葡萄条,还教大家种植技术,想都不敢想的好事就在面前,不能轻易放弃。”永次的选择带来了惊喜,种植收入从最初的1000多元增加到了近3万元。

百姓收入的增加源自绿色。因此,迪庆充分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按照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的要求,大力加强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健全七大产业的生产规程和产品标准,指导农民群众科学规范用药用肥,倡导绿色有机生产,构建绿色、有机产品全过程追溯体系,不断提高“三品一标”认证数量,扩大认证基地规模,让绿色、优质真正成为迪庆农产品的标识和广大消费者的共识。

当前,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培育和发展产业的核心,在带动小农户对接大市场方面起着关键作用。迪庆的农业产业取得优异成绩,当归功于培育和引进了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德钦县葡萄种植从“公司+基地+农户”转变到“公司直接租赁土地”,进一步推广新型管理方式,提高农业附加值,让葡萄产业从无到有,打造了沿澜沧江、金沙江的“葡萄河谷”。

未来,迪庆把做大做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推进农业产业扶贫和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指导和支持力度。在这方面,州里专门下发文件明确措施。在贯彻落实上,一手抓本土优质企业的扶持,帮助其做大做强;一手抓大型知名企业的引进,利用资金、人才、品牌、市场等优势,加快迪庆产业发展步伐。此外,迪庆还支持现有领军企业通过兼并、合作等方式整合资源、扩大规模,引导推动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场建立紧密利益联结关系,形成农户从事生产、农民合作社提供社会化服务、龙头企业专注于农产品加工流通的分工合作机制,在共享收益、共担风险中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找实发力点做品牌强市场

据显示,今年春节,智利车厘子的销量同比暴涨了32倍多,有网友“晒单”:一颗车厘子的价格在1元至6元,社交网络上甚至把“无所顾忌地消费这种高端水果的能力”称为“车厘子财务自由”。

在贵澳香格里拉大数据扶贫产业示范园里,村民冬生并不知道车厘子市场行情,她认真地为地里的车厘子树修枝剪叶,一家3口就盼着这树赚钱。据了解,香格里拉市海拔高、蓄冷量充足、土壤疏松肥沃,非常适宜车厘子生长。同时,由于气候原因,成熟时间为8月至9月,可与其他地区的车厘子错峰上市,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冬生所在的园区里,种有1000多亩车厘子。“由于车厘子的生长习性和起源,在云南仅能在海拔1900米至3400米的冷凉地区栽培才能开花结果。而这些地方适宜种植的粮食作物很少,却恰好适宜栽种车厘子。”园区负责人说,这些地方栽培车厘子的单位面积收入是粮食作物的50倍,是其他水果收入的5到10倍,在香格里拉发展车厘子产业具有很好的前景。

“种了这么多,要卖出去才赚到钱。”冬生的说法在村民中较为普遍,产业能否可持续发展,市场开拓是关键。只要有稳定的销售渠道,种养环节的问题都好解决,单靠企业单打独斗开拓市场比较困难。从国内外产业做得好的地方看,政府在开拓市场方面都做了很多工作、发挥了主导作用。这些年,迪庆在农产品市场开拓上也下了很大功夫,取得了明显成效,迪庆农特产品由原来的“藏在深山人未识”变成了“藏在深山人初识”。

不仅如此,迪庆大力实施农产品“走出去行动”,把市场容量大、消费水平高的一线城市和港澳市场作为开拓的重点,有针对性地组织企业、合作社到目标销售区域开展专场推介活动,不断提高推介实效。同时,顺应农产品销售电商化的趋势,积极做好与主要农产品电商平台的对接,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除重视国内市场外,迪庆还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探索将葡萄酒、食用菌等产品销到国际市场。

在迪庆,一提到农特产品,人人都夸家乡的这个好、那个好,说不尽、道不完。“不可否认,迪庆有很多品质非常好的农特产品,但面对省内外市场,品牌认知度并不是太高。”从事农特产品销售的段思红介绍,品牌代表着形象和品质,有利于拓展迪庆农特产品的销售渠道和提升消费者的忠诚度,是产业的立足之本,也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措施。近年来,迪庆将农产品品牌建设作为产业发展的重头戏来推进。一方面,继续帮助支持企业、合作社注册商标、打造品牌;一方面,依托“香格里拉”“三江并流”两大世界品牌,围绕七大产业分品种打造迪庆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构建完善“区域公用品牌+产业(产品)品牌+企业自主品牌”体系,大力提升迪庆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区域公用品牌来提升产品的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在做好品牌宣传活动的同时,注重迪庆农产品品牌在更多平台、更广范围“动”起来,“走”出去。(记者张帆文/图)

  • 上一篇:迪庆州加大招商力度 让山货“走出去”
  • 下一篇:迪庆·香格里拉男子篮球锦标赛将于6月1日开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