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云南新闻

大海之心 大山之情——东西部扶贫协作之中山篇

时间:2019-08-21

原标题:大海之心大山之情——东西部扶贫协作之中山篇

广东省中山市,海浪淘金,勇立经济发展潮头,早已插上经济腾飞的翅膀。云南省昭通市,高山峡谷,经济发展难上加难。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基础薄弱、社会发育程度较低、思想观念落后,要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面临着诸多困难,脱贫与发展成为昭通必然的选择。

2016年,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指导意见》后,广东、云南两省统一部署,把东西部扶贫协作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实际行动,于是,中山向昭通伸出了援助之手。

3年来,按照“昭通所需、中山所能”原则,中山全市25个镇(区)组成4个组团,帮扶昭通盐津、大关、永善和绥江4县,深入推进“1+8”的扶贫协作新模式。目前,绥江已率先实现脱贫摘帽,盐津、大关、永善将在今年脱贫出列。

在劳务输出和劳动力转移、产业协作、资金支持、教育和医疗卫生协作、干部人才交流等方面精准施策,一个个承载脱贫攻坚的产业项目、一间间促进就近就业的“扶贫车间”,一项项改变生产生活条件的扎实举措,在昭通大地开花结果。

劳务协作

圆了贫困家庭脱贫梦

“喂,你找谁?”拨通吴啟全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普通话的应答声。他正是绥江县会仪镇三渡村村民吴啟全。

“目前,在厂里做零配件加工,每个月有4200多元的工资。”吴啟全说。2018年5月,23岁的吴啟全离开家乡绥江,前往中山市奥马冰箱有限公司,开启了他新的人生旅程。

“过年回家,厂里还会报销来回的车费,这也能为我们省不少钱。”吴啟全话音里更多的是平静和满足。

3年来,中山、昭通两市通过建立“四精准四协同”劳务协作模式,提高劳动力转移组织化程度。实施好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交通补贴、稳岗补贴、劳务经纪人奖励等激励措施,调动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积极性,进一步稳定就业、稳定增收、稳定脱贫。

2012年,一场车祸夺走了永善县细沙乡阳堡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陈通平的丈夫的生命,此后,她独自一人带着3个孩子艰难生活。正当陈通平急需帮助的时候,云南菜人家食品有限公司录用了她,安排她进入加工车间,教会她分级、解刀、封袋等技术。

“带着3个小孩走投无路的时候,是这个厂给了我最大帮助。”谈及曾经的遭遇,陈通平充满了心酸与感激。

“我现在月工资5000元以上,还在细沙乡街上修了一栋两层楼房。”短短几年间,陈通平成了车间生产能手。

目前,包含云南菜人家食品有限公司在内,中山已在昭通援建了7个扶贫车间,许多村民选择就地、就近就业,扶贫车间给他们提供了就业机会,成为他们增收致富的“梦工厂”。

产业协作

增强扶贫“造血功能”

“我们这个地方一到周末来耍的人特别多,农家乐家家爆满。”盐津县牛寨村村民王青凤开心地告诉记者。

“交通靠走,通信靠吼,治安靠狗。”聊起3年前的家乡,牛寨村烂田坝村民小组村民王世民念起了当地流传的顺口溜。“‘山水花园’花卉旅游项目开始规划的时候,我们都想不通,都觉得把土地流转出去给外面的公司,要不得!”

“土地流转了,土地租金是稳定的收入,在基地里务工,每人每天七八十元,一年可以挣1万多元,比种庄稼好多了,同时吸引外面的人来旅游,又可以增加收入。”王青凤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依托“山水花园”项目,王青凤开起了农家乐,取名“山水农家”。

“人在林中游、路自景中过、车在园中行。”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道出了牛寨乡“山水花园”项目的魅力与乡愁,更道出了浓浓的“中山情”。

3年来,中山主动牵线搭桥,协调组织300多家企业到昭通考察洽谈,成功引进碧桂园集团、中山市卉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山兴中集团等18家企业落户昭通,完成产业项目254个,将先进的理念、管理和运营方式引进来、留下来,探索帮助和引导昭通民营企业走向规范化、规模化和现代化,引导中山企业实际投资9.49亿元,扶贫协作逐步实现“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

中山市国资委引进下属兴中集团投资0.55亿元,通过增资扩股方式,与昭通市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云南菜人家食品有限公司合作,重组永善县云南菜人家食品有限公司,推动“混合所有制”股权合作,发展壮大竹笋种植和加工产业,有效助推昭通本土企业做优、做大、做强,探索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树立了东部企业帮带西部企业的示范。

加大投入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

2018年3月9日,春光明媚,永善县青胜乡民胜村水星坝易地扶贫搬迁示范点,一栋栋青瓦白墙的小洋房,大门两侧火红的对联,展示了村民红红火火的新生活。

“100平方米的房子,中山扶贫协作工作组出了4万元,政府又补助了5万多元,加上我自己出了一部分,很轻松就搬进了新家。”村民宋元昌家的新房在广场左侧,他告诉记者,去年他们一家就搬进新家过年了,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宋元昌说,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当地党委、政府和扶贫协作工作组除了帮助他们建房,发展毛竹、枇杷、砂糖橘和养牛等产业外,就连家门口的路灯都安装好了。

3年来,中山结对帮扶昭通,共建设了4个像水星坝这样的易地扶贫搬迁示范点,共安置698户274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20户2419人。每个示范点都因地制宜规划了种植、养殖产业,完善水、电、路、文化和卫生设施。此外,还投入2690万元改善110个贫困村卫生室,投入2375万元开展651户贫困户的D级危房改造,帮助建设学校29所,有效改善了贫困村的基础设施。

医疗协作

“家门口”的医疗专家

今年25岁的古中勇是永善县溪洛渡镇干河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两岁时一场意外,致使他双上肢、胸部严重烫伤,落下残疾,丧失了劳动力。地处偏远的永善医疗条件有限,由于其家庭无力支付治疗费用,这一拖就是20多年。

2017年,小榄人民医院医疗专家张金成到永善县人民医院挂职副院长。古中勇和父亲获悉后赶到医院求助。经过远程会诊,2018年8月,小榄人民医院决定免费为其施行手术。

“我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有打开双臂的一天!”古中勇欢喜地伸展双臂,不时注视着自己的双手,满脸笑容。

“今后,我要去学一门技术,找一份工作。”如今,古中勇正盘算着未来的出路。

2018年5月,盐津县豆沙镇万古村团结村民小组8岁的小女孩刘琴,通过当时在盐津县人民医院的中山市人民医院医疗专家叶木奇确诊,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如果心脏病没有及时发现救治,长大后不能干重体力活,严重者会导致心衰死亡。”经过叶木奇多方协调,2018年10月,中山市人民医院免费为刘琴实施了手术治疗。

中山市外科专家戴建明实施了永善县第一例侧脑室穿刺持续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第一例颅骨修补术、第一次收治脑干出血患者。

中山博爱医院医疗专家钟陈带领绥江县人民医院外一科医生开展系列新技术,填补了该院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鞘膜积液,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等7项手术空白,大幅提升了当地医疗水平。

……

3年来,根据与昭通结对帮扶4个县的医疗需求,中山先后选派了两批12名支医专家赴昭通市开展为期1年的帮扶工作,专业包含儿科、普外科、骨科、心血管专业及重症医学科、超声影像科、麻醉科等多领域专科,填补了中山对口帮扶县的专科空白。同时,医疗专家在昭通设立工作站,建立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填补了对口帮扶县心血管、儿科、骨科等多项专科空白,让昭通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专家的诊治。

教育协作

职业教育扶志扶智

“为了走出大山,我从远在1700多公里外的家乡昭通彝良来到中山学习。”就读于中山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17网络班学生周刚丹激动地说。

“多亏了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让我有了这次机会,我相信这是我人生改变命运的一步。”憧憬未来,周刚丹眼里满是希望和坚定。

3年来,为帮助昭通解决部分初中毕业生今后的就业,中山市遴选了中山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等8所优质公办中职学校和优势专业参与招生。中山市财政投入4638万元昭通籍学生培养经费,以“0+3”和“3+1”模式招收昭通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初中毕业生到中山市免费就读。3年来,累计招收昭通籍学生2066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每人每年享受中山、昭通各项生活补贴5000多元,这些贫困学子不但有学上,还能享受到较好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按照找好企业、选好专业、育好学生、带动就业“三好一带动”思路,采取“就学+就业”的培养模式,通过招生资助、教官派驻、推荐就业等方式,每年安排500—1000名昭通籍学生到中山优质企业实习就业,每年给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增收约1万元。

中山、昭通两市围绕“人才队伍素质提升和职业教育联合办学”两大主题开展教育协作,组织“中山名师走进昭通”系列活动,在昭通设立教育专家工作站,为昭通骨干教师开展普高教育“1+9”跟岗培训,设立广东省名师工作室、定向越野名师工作室,培训昭通教师人才。2019年,中山与昭通两地8部门签订了《中山市与昭通市职业教育合作协议》,中山制定了《东西部扶贫教育协作联合办学经费管理暂行办法》,不断提升两地职业教育合作水平。

人才交流

增强跨越发展后劲

2018年5月至11月,昭通市委统战部办公室负责人、市党外知识分子服务中心主任骆德毅到中山市南朗镇挂职锻炼。

“挂职期间,我主动融入南朗镇发展大局,充分了解中山等发达地区经验,学习中山全方位、‘保姆式’的服务精神,学习中山先进创新管理模式、运营模式、招商模式、服务模式以及如何利用优势吸引大商、强商到当地投资兴业等实践经验。”说起去年的挂职经历,骆德毅收获颇多。

“我充分利用之前去挂职的经验及资源,把中山和南朗的好经验、好办法本土化、实战化。”如今,作为盐津县盐井镇仁和村的扶贫督导员,骆德毅深知肩上担子的分量。

3年来,昭通选派了76名像骆德毅这样的干部到中山挂职半年,中山选派14名干部到昭通挂职3年,以长期挂职1年和短期支援1个月相结合的方式,累计选派医疗、教育、农业、国土、住建、规划等专业技术人才543人次到昭通,挂职干部在学习提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大力推进深度合作、推动精准对接、拓宽协作领域、改进协作方式,动员各方力量助力昭通脱贫攻坚工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实现昭通跨越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

3年来,中山充分发挥博爱传统和侨乡优势,动员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港澳台爱心人士积极开展社会帮扶,累计募集社会帮扶资金、物资折价2.33亿元。其中,组织开展的“牵手红卡、让爱回家”公益项目,成功入选第二届中国60个优秀扶贫案例。2019年,重点聚焦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实际困难组织开展社会捐赠,目前已捐赠物资和现金8000余万元。

敞开大海的胸怀,挺起高山的脊梁。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中山和西部深度贫困山区的昭通,面对如此艰巨的历史重任和光荣使命,齐心协力、全力以赴、协同攻坚,在脱贫攻坚大决战的昭通实践中,昭通人世代追逐的脱贫梦、致富梦正一步步实现……(记者 易盛芳)

  • 上一篇:千里连心 决胜贫困——东西部扶贫协作之东莞篇
  • 下一篇:勠力同心 携手小康——东西部扶贫协作之深圳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