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公园小水景藏着“大乾坤”
在昆明的各大城市公园中,西华公园和庾园面积并不算大,但都是市民喜爱的家门口精致公园,承担着市民休闲健身游憩的功能。两个公园隔得很近,相距仅5分钟车程,水景观环境提升改造在昆明市属公园中独具特点。
西华园水体景观。
水环境治理成公园标杆
坐拥8666平方米水域的西华公园,碧波粼粼的湖水一直深受游客喜爱,但鲜有市民知道,如此秀丽的池塘全靠再生水当家,“变废为宝”滋养生息。
“西华公园池塘里的水可不是自来水,而是经过处理后的中水。”西华公园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节约水资源,这里的水域全部采用的是再生水,再生水也就是平常所说的中水,是指城市污水和废水经净化处理,水质改善后达到国家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非饮用水。“水坝看似像叠水景观一样,实则内里‘机关暗藏’,污水经过这里,能够通过层层净化由浊变清。”
早在2012年,西华公园便开展了雨水收集工程水质治理工作,砌筑了拦水坝,将池塘分隔为4池,又将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作为水源引入,再通过复合生态过滤技术排入池塘,探索再生水构建生态处理系统。通过改造,公园池塘不但早已实现了彻底清淤,并且还预先在公园管理处前池塘中设下了“机关”,即通过在塘内构建多介质、多结构的“三明治式”垂直过滤装置,从污水处理厂过来的再生水便可先经过过滤池,再层层过滤流入公园其他池塘水域。这一项目也是昆明市促进滇池水污染防治的工程示范点。
与自来水相比,再生水更容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恢复了水韵的西华公园,近年来如何保持水体的自净能力呢?据介绍,控制富营养化,关键是塑造一个完整的水生态系统。水生态系统中既包括动物、植物,也包括微生物。为了使其达到动态平衡,工作人员在水下种植了一种净化植物“苦草”。苦草能吸收再生水中的氮、磷等矿物质,同时释放出氧气,一旦水里面含氧量高了,水质就不容易变质。此外,还运用了一些先进的微生物净化技术。经过多年的探索,如今,西华公园已基本构成以苦草为主的水下森林系统,通过水生植物将有机污染物、重金属降解,水质得到了净化。水面碧波粼粼、野鸭成群,构成了相对完整、稳定的生态系统。
西华公园池塘景观也成为昆明城市公园中的标杆,池塘内再生水水质检测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为了提升美化公园水景观环境,去年底该公园还打造了亲水观景平台,让市民更加亲近自然。该区域涵盖观景平台、栈道、小桥、步道、园林小品等元素,突出毛石驳岸、叠水潺潺、芦苇荡漾的生态景观趣味。亭台树影相映成趣,绿色水生植物点缀其中,让西华公园更加灵动宜人。
庾园水体景观。记者杨艳辉摄
庾园大小池塘串珠成链
与西华公园相比,庾园水景有个得天独厚的优势,便是紧邻滇池草海片区。作为大观公园南园所在地,庾园经过今年的景观提升,水景观也成为园内一绝,让公园在体现城市公园功能的同时,还兼具湿地公园的特色。
“庾园内共有大小5个池塘,水源补给主要依靠自然渗透水和雨水收集,此前5个池塘互不相连。但今年,经过景观提升打造,我们通过沟渠把原本独立的池塘串联起来,池塘内的水能真正循环流动。”大观公园高级园林工程师林洁云介绍,除了池塘相连,池塘水经过生态系统环保处理后有部分汇入滇池。
除了水体更加干净,大观公园近年来也尤为注重庾园水景观的打造,逐年在大小池塘和临滇池水域种植了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如今庾园临滇池区域的荷花景观约有108亩,眼下莲蓬丰收、部分荷花还在盛开,景观效果养眼。
此外,庾园如今的景观也让市民频频点赞。一进入公园,一个山川水墨画风格的石屏风将庾园原有的游路改变,景观更加精致,增加了入园的仪式感之余,还对该区域的百年龙柏古树进行了更好地保护。园内原本破损的游路得到重新铺装,整个园内花意盎然、焕然一新,全新的标识牌也起到了很好的科普宣传作用,是市民家门口就能秋游的好选择。(记者廖晶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