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开远市中和营镇菖蒲塘村——一条同心路凝结干群情
干部和群众心连心,干部为群众办实事,这是很多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初心。心连心,办实事,说得容易,但真正做得好却不易。近日,开远市中和营镇马者哨村委会菖蒲塘村扩宽了一条进村道路,这条路虽然不长,但切实印证了当地干部为群众办实事的初心。
中午2点不到,驱车前往马者哨村委会菖蒲塘村。车辆顺着山路缓慢行驶,车速越来越慢,车窗前的人越来越多,直到车逐渐停了下来。下车一问才知道,菖蒲塘村的村民在修路。
村里修路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只见来修路的都是老人、女人和小孩。人群中,有的人拿着锄头在除路边杂草,有的人拿着铲子把杂草和泥土铲走,一旁的小孩拿着扫把清理路面。大家虽然不说话,但是分工有序,干得井井有条。
正值一天中最热的时候,头顶的烈日晒得人睁不开眼、皮肤发疼,可前来修路的人却干得热火朝天。5分钟不到的时间,一段约10米的狭窄山路被扩宽许多。
人群中一个特别的背影吸引了笔者的眼球:他背上背着个睡着了的小孩,手里拿着孩子的水瓶,他没有做工,却在一旁指导着村民清理路面:“往这边挖,要把路边清出来,铺水泥的时候才好铺……”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拍了拍背上的孩子。
这个人是菖蒲塘村村民小组长马文兴。马文兴本来是要参与修路的,但家里没人带小孩,他只能先在一旁指导村民。至于为什么要修路?为什么是老人、女人和小孩来修路?马文兴给出了答案。
菖蒲塘村是中和营镇的一个苗族村寨,全村81户,360多人。村落所处位置较高,能通车的路只有一条。以前,村民下山的路都是土路,在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土路得到硬化,极大地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问题。随着村民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很多村民买了农用车或者家用汽车,这条小路就显得有些拥挤了。
“如果遇上对头车,两辆车都过不去。只能一辆一辆地过,不方便。遇上下雨天的时候,要开车下山,又难走又不安全!”马文兴说,“大部分村民要开车把农产品拉到集镇上卖,如果路的问题不尽快解决,会打击村民的生产积极性。”
村集体商量研究后决定要扩宽路面,可是这个传统的苗族村寨没有村集体经济收入,修路的钱成了最大的问题。村领导班子向上汇报情况后,得到了镇党委、政府的支持,这让大家很高兴,决定立即修路。
马文兴说:“镇里给我们补助水泥,村委会给我们砂石料经费,我们可以自己修路。我们挨家挨户去动员,希望村民投工投劳,尽快把路扩宽。”
“我们村情况特殊,大部分青壮年都在外面打工。我们去动员修路的时候,希望有条件的家庭出一个人来做工,每家都很配合。今天有30个人来干活,是留守在家里的老人、女人,还有放假在家的孩子们,我们觉得很不容易。”马文兴感慨地说。
今年79岁的村民陶贵明是修路队伍里岁数最大的一位,虽然年纪大,但精神抖擞、干劲十足,除草的劲头完全不输其他人。陶贵明说:“国家政策好,我们的日子也好起来了。现在,家家都有车了,把我们的路扩宽后,坐车去集镇就方便啦!只要我还干得动,村里的集体活动我都要参加!”
眼看太阳就要落山,村民们已经从山脚干到了半山腰,原本狭窄的山路被简单扩宽了很多。村民小组副组长杨文华说,要扩宽的这条路不算长,约1.2公里,他预计,在大家的努力下,工程应该两个星期就能完工。
动员不到1天,用时12天,现在,全长1.2公里的进村道路已经全面扩宽。这件修路“小事”,在菖蒲塘村干部和群众心连心、同出力、一起干的决心和行动力下,干出了“大事”的风采。扩宽的是一条路,缩短的是村民出行时间,拉近的是干部和群众的距离。(通讯员张杨亦然詹大发汪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