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云南新闻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建水:千年古城焕新颜

时间:2019-09-05

自唐代以来有1200余年的建城历史,素有“滇南邹鲁、文献名邦”之美誉的建水,是国务院命名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以来,建水55万各族儿女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建水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沿着“双向融入、文旅融合、三产共抓、两城共建”的发展思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取得了更加辉煌的成就。

9月3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建水专场上,中共建水县委副书记、县长冯林春对建水70年来取得的发展和成就进行了介绍。

县域经济实现新的跨越

通过坚持开放发展,不断调整经济发展方式,改善基础设施,建水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

今天的建水,县域综合实力位居全州前列。人口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23.69万增长到现在的55万人;县域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7125万元增长到2018年的161.37亿元,增长近226倍;地方财政总收入从1978年的1032万元增长到2018年的19.72亿元,增长近191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85年的359元增长到2018年的13712元,增长近35倍。

2018年,建水县境内通车公路4134千米,是1978年938千米的4.5倍,其中高速公路97千米,实现了通往内地市县干道高速化、乡镇100%柏油路、行政村100%通硬化路、自然村70%通硬化路。

建水从曾经的百废待兴、基础落后、经济薄弱,到今天的交通便捷、城市宜居、产业兴旺、人民幸福,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旅游产业实现新的突破

1987年,燕子洞景区开洞迎客,建水旅游迈出了历史性的第一步。十八大以来,建水紧紧抓住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建设和打造“云上梯田梦想红河”云南旅游新方向的机遇,依托全域旅游、特色小镇和古城5A级景区创建,“以文促旅、以旅承文”,充分挖掘、整理、植入建水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

建水以文旅融合发展为动力,完善服务设施,优化环境,培育业态,打造品牌,全面推动旅游产业提质增效,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4个,3A级景旅游区2个。

2016年,建水被列入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临安古城项目入选创建国际水平特色城镇名单,紫陶小镇入榜“中国最美50个特色小镇”第八位;“建水紫陶文化产业园区”入选第一批10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资格名单。

“中国红河•建水孔子文化节”、建水文庙“儒家三礼”、建水古城小火车、团山古村、“最美一条街”建水紫陶街、临安米轨主题公园1915艺术区、建水“十大院落”、建水小调、建水小吃等建水旅游符号,给广大中外游客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和文化符号。

“千年临安古城”“千年建水紫陶”这两张最具建水特色的文化名片,成为建水构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核心竞争力。建水接待国内外游客从2013年的321.4万人次快速增长到2018年的1047.0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从17.4亿元增长到105.98亿元。

三次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建水聚焦云南打造“三张牌”战略,以创新驱动为引领,突出建水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聚集,实现三次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次产业结构比由1978年的53.6:25.4:21.0调整为2018年的19.6:43.4:37。

党的十八大以来,建水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聚焦“绿色食品牌”,推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先后引进了联想佳沃、天华山果蔬、温氏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和大批农业大户落户建水,推动建水农业从农户分散种植向新型经营主体集中规模化发展转变、从粗放管理型向设施精细化转变、从自产自销向专业产销多元化转变,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到2018年,全县葡萄、柑橘种植面积均达10万亩以上,已成为全国成熟最早、面积最大的夏黑葡萄基地,荣获“中国果品之乡”、“中国早熟优质葡萄第一县”称号,被誉为“中国乃至北半球最早熟的柑橘产地”。蓝莓等小浆果特色产业正以高新科技质量标准的方向快速迈进,农业产业正在“走出云南、走遍全国、走向世界”。

建水以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为抓手,聚焦打造“一流绿色能源产业”,以铝产业链延伸等为重点大抓工业,加快推进冶金、化工等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全县以冶金、化工、建材等为重点行业的工业企业迅速发展,工业总产值从1952年的328万元增长到2018年的200亿元。

以紫陶产业和文化旅游发展相融合,秉持“传统手工、唯精毋滥”的理念,大力发展建水紫陶产业,建水紫陶被国家轻工部命名为“中国四大名陶”,是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建水紫陶制作工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年紫陶企业和个体户1266户,紫陶企业从业主体人员2.78万人,紫陶产业产值达24.15亿元,“千年建水紫陶”的靓丽名片更加耀眼。

千年古城焕发新的容颜

1200多年的建城历史,为建水留下了丰厚而宝贵的城市文化遗产。新中国成立之初,建水古城外廓占地仅2.5平方公里。保护古城,建设新城,成为建水城市建设的历史性选择。

建水抓住云南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的机遇,按照“古城古典化,新区特色化”的思路,围绕建水古城传统风貌保护与恢复规划,坚持以人为本,先后实施了学政考棚、临安府衙等十余个重点项目,修建了30余条道路,完成了古城区31条历史街区青石路面改造,西城门、南城门、北城门相继建成,建水古城完整性基本得到恢复,千年临安古城的品质和韵味持续提升。

2002年以来,建水在北部发展区近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修建了全长5.6公里、贯穿古城东西的建水大道,新城建设进入重要发展阶段。

以争创全省美丽县城为契机,以临安古城、西庄紫陶小镇项目建设为引擎,加快北部临安新区建设,紫陶大道、五龙湖健康主题公园、民族团结广场等城市基础设施如雨后春笋般在新城不断呈现,建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力度改变着城市面貌。

今天的建水,城市建成区面积从1984年的4.5平方公里扩张到现在的19.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49.6%。一个融合了古典与现代风格,特色鲜明的文旅新城、生态新城、活力新城初展新颜。

云南网记者 普腾中木

  • 上一篇:红河州7县市入选2019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 下一篇:红河县排查清理燃煤锅炉提升空气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