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场哈尼文化盛宴将“开席”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红河绚烂多彩的民族文化,推动红河文艺事业繁荣发展,进一步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州委、州政府决定将哈尼古歌搬上舞台,在哈尼历史文化博物馆内驻场演出。日前,在州文化馆的排练厅里,来自我州7个县市以及3家演出单位的80多名演员,在著名舞蹈家、国家一级编导、国家级有突出贡献艺术家王佳敏的带领下,进行着紧张的排练。根据安排,再过10多天,哈尼文化盛宴——《哈尼古歌》将登上舞台,开始展演。
本台剧目主要选择了哈尼古歌中的“四季生产调”为展演主题,以哈尼族冬、春、夏、秋的农耕历法为结构主线,呈现哈尼族多声部四季生产调等原生态的哈尼古歌及乐作歌舞等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
哈尼古歌是哈尼族在漫长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古老歌谣,伴随着哈尼族的繁衍、发展和长期实践逐步丰富而形成独特的文化体系,是哈尼族社会无字的百科全书,是哈尼农耕文明的记忆载体和传承手段。主要有创世史诗、迁徙史诗、叙事长诗、风俗礼仪和颂歌祭词等体裁和内容,以唱、念、吟、诵等方式,反映了哈尼族对于天体自然、人类起源、民族迁徙、信仰崇拜、农耕历法和生产技能的认识。
“这次,我们采撷了哈尼古歌中的《哈尼四季生产调》来展演。整个剧目时长一小时,由《序》《冬》《春》《夏》《秋》《尾声》6个部分组成。”王佳敏介绍,《哈尼四季生产调》按照哈尼族农历十月为一岁首的历法习惯,分为冬季调、春季调、夏季调和秋季调。在哈尼人的心中,梯田是亲娘,稻谷的四季生长就是人的生命轮回。所以,在《哈尼古歌》中,把种子叫做谷娃娃和谷宝宝,把秧苗叫做秧姑娘和秧小伙,把丰收之后的稻谷称为要出嫁的谷新娘。剧目通过四季生产调的展演将哈尼人的一生巧妙地进行了展示。
另悉,《哈尼古歌》已试演成功,处于待演阶段。目前,州文化和旅游局已将《哈尼古歌》作为“云南省第十五届新剧目展演”项目向省文化和旅游厅进行申报,预计9月底将出申报结果。(记者 王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