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州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大理
今年以来,我州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充分发挥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作用,着力巩固提升“长安杯”创建成果,使社会治理体系基本健全、社会治理能力明显提升、社会风险有效化解、社会生态得到优化,助力脱贫攻坚、洱海保护、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大理,为全州绿色发展、共享发展、跨越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筑就一道“平安线”
坚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团助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共治同心圆,增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向心力。
州委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作为衡量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纳入年度综合考评,落实综治维稳法治领导责任制,把深入推进平安法治大理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把平安建设、维护稳定、依法治州工作纳入各级党政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纳入全州重点经济工作同规划、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奖惩,不断提升执法司法公信力和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州委、州政府与12县市、95家州级单位签订综治维稳(平安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承担起保平安、促发展、护稳定的责任,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的有效落实。
年初在州委政法工作会议上,我州以州委、州政府名义对2018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稳定工作“优秀县(市)”7个、“优秀单位”50个、“优秀平安乡(镇)”12个和“优秀平安村(社区)”12个给予通报表扬。并严格执行综治维稳“一票否决”机制,对党风廉政建设不合格的县市、部门一律取消综治评优资格。
深入推动综合治理各专项工作,扎实做好寄递物流安全工作专项治理,加大“三个100%”制度执行力度,全面实现“实名收寄、收寄验视、过机安检”,确保辖区内铁路交通运输安全和沿线社会治安持续稳定。
我州员额法官中,少数民族法官广受各族群众的信任和尊重,有效化解大量矛盾纠纷。我州邀请白族语言学家采用汉语拼音标识的方法,整理出白、汉双语常用法律条文互译本,弥补了白语法律文献的空白,让白族群众拥有了“白语”法律。
宾川县乔甸镇海稍村委会新庄村被称作“红军村”。该村通过吸引激发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治理,加强源头化解,全村近年来没有发生一起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实现政府治理和村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充分发挥乡贤熟悉乡规民约、熟悉社情民意的独特优势,妥善运用法理情化解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各类矛盾纠纷,增强群众道德水平,在整个平安法治建设体系中,乡贤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织好一张“平安网”
建立健全以党组织为领导、村(居)委会为主导、人民群众为主体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框架,明确基层自治权界,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
在原乡镇、村(社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建立网格化服务中心,并与综治中心一并运行。目前,全州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呈现快速推进的良好态势,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综治协调、部门参与、乡镇组织实施、村(社区)具体落实的工作格局。
充分发挥乡镇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和村治保委员会、调解委员会以及网格员的作用,建立“村(居)民小组日排查、村(社区)周排查、乡(镇)旬排查、县(市)月排查”四级排查和敏感时期必排查机制,出台“以案奖补”政策,全州基本实现“小事不出村组,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全州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刑事案件同比下降16.96%,治安案件同比下降10.69%,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立起一面“平安墙”
不断推进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打造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的智能化治理新模式,助推社会治理决策科学化、防控一体化、服务便捷化。
按照州、县、乡、村、成员单位“五级架构”的组网模式,加强综治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管理和运用,加强对基础信息的采集和录入,不断完善信息系统的数据信息。
目前,州、县、乡镇、村(社区)各级综治中心均已挂牌,全州正着手进行各级综治中心的规范化建设,以逐步通过综治信息系统、综治视联网的有机联通,实现信息共享共用、视频会议、视频通讯的可视化办公方式。
以构建“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视频监控网为目标,前端摄像头主要分布以实战需求为导向,以探索识别应用系统的建设为机制,在全州各县市车站码头、重点行业场所、人员密集区域等位置规划建设,加快“雪亮工程”建设。(李博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