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脱贫路上 她把苦难炼成“金”
俗话说,妇女能顶半边天。但梁河县九保阿昌族乡九保村九保七组的刀承莲,却用羸弱的肩膀撑起了一片天。面对生活接二连三的重击,她凭借一股敢想敢拼的韧劲,把苦难踩在脚下,成为脱贫路上的巾帼英雄。
为爱坚持 她用双手搭建幸福生活
1993年,刀承莲不顾父母反对,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这段婚姻虽然得不到父母的祝福,但婚后生活过得平淡而幸福。夫妻俩每天起早贪黑,以鱼塘边搭盖的窝棚为家,勤勤恳恳,种田养鱼,共筑爱巢。后来,他们从3只鸭子起家,逐渐发展到200多只,并以此获得了第一桶金,从事木材生意,建盖了宽敞舒适的新房,随着一双儿女的降临,一家四口其乐融融,幸福生活在向刀承莲招手。
风云突变 她用坚强撑起家的脊梁
生活原本应该沿着预设的轨迹发展,然而,“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2007年,生活给了刀承莲沉痛一击。丈夫突发疾病去世,刀承莲独自带着上初中的儿子和只有9岁的女儿,不知何去何从。
但女子本弱,为母则刚!尤其对刀承莲来说,一对儿女需要她坚强,需要她抹掉眼泪,成为这个家的脊梁。作为一个柔弱的女人,几年来,刀承莲又当爹又当妈,在照顾好孩子生活的同时,还总是想着如何增加收入,供儿女上学。哪怕是阴晴雨雪,还是寒冬酷暑,她都在找活干。她总说:“苦什么也不能苦了孩子,说什么也不能让孩子辍学。”为了给两个孩子挣学费,她种过藕、卖过菜、打过工、开过早点铺……几乎把所有能干的活尝个遍。这个身高不到1.6米、体重不足100斤的农村妇女,常常肩扛背驮与自己体重相当的农作物,用不分白昼的劳作和无数次的跌倒受伤,换来两个孩子的学费和生活开支。为了让孩子们觉得自己家和别人家一样,在孩子面前,她从未喊过累,说过苦。
百善孝为先,丈夫过世的12年来,刀承莲不但悉心照顾两个孩子,对年迈的婆婆也是照顾有加。婆婆虽然在大哥家居住,但即使生活再困苦,她也从不短缺婆婆的吃穿用度,还经常抽时间陪伴和照顾婆婆,使其安享晚年。
心怀感恩 她用勤奋成为脱贫榜样
在平淡与曲折中,日子不紧不慢地过着,儿子初中毕业后,为减轻刀承莲的负担,他主动放弃了上职校的机会外出打工补贴家用,女儿成绩优异,多次获学校奖学金,眼看苦日子就要熬出头了。然而,2016年,苦难再次把刀承莲推到了悬崖边缘,一向成绩优异的女儿突然患病,她只能带着女儿四处求医问药,逐渐加重的病情和大额医药费让她心急如焚。
上帝在为她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为她开了一扇窗。国家实施精准脱贫政策时,刀承莲家被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各级挂钩干部通过不断走访,为她出谋划策想办法,云南世博旅游集团为她送去了1万元的医疗款,让她能带着女儿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同时,通过健康帮扶政策,个人只用自付5%。这些帮扶行动犹如一只温暖的手,把刀承莲从悬崖边拉了回来。
刀承莲说:“做人要懂得感恩,感谢国家的好政策,让我女儿得到治疗,感谢那么多好心人的帮助,让我有信心活得更好”。为表示感激之情,甩掉穷帽,刀承莲把困难化为力量,把帮扶化为行动,不等不靠、不服输不认穷,一边照顾女儿,一边用租来的23亩田种植水稻、玉米、土豆等,没钱找人,她就自己干,不懂种植技术,她就在摸索中总结,在总结中尝试,通过不断努力,2017年,她家的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2万余元,顺利脱贫摘帽。
科学发展 她凭闯劲拼出幸福小康
如今,儿子靠打工有了稳定的收入,女儿病情逐渐好转,并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有人劝46岁的刀承莲该享享清福了,但对敢闯敢干的她来说,真正的致富路才刚刚开始。她常说:“庄稼无本白起早,不是国家帮扶的产业不好,是群众自身方法不对。”比如生猪养殖,她就有自己的一套秘诀,经过学习观察,她发现传统的猪草喂养方式,养殖成本高、猪的生长周期长,因此她自创了一套酒糟喂养法,即用碎米发酵成酒糟,再用酒糟与玉米面、粗糠混合喂养,这样养殖的猪半年即可出栏,而且养殖成本低、健康肉质好,很受消费者欢迎。
谈到未来的方向,这个经历了诸多苦难的女人满怀憧憬,她说:“在发展原有产业的同时,我打算报名参加种植养殖技术培训班,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同时,我还想学习种植草莓、西番莲,养殖和销售生态稻田鱼,发展好产业,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
刀承莲用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阐释了“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这句话的真正内涵,她以柔肩扛重担,尽心照顾孩子、赡养婆婆;她迎着挫折前进,不断尝试,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她怀着感恩的心,主动脱贫,回报帮扶;她把自己和苦难放到火上淬炼,逐渐长成了一名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女强人,最终金光闪闪,熠熠璀璨。(通讯员 王灵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