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百姓健康护航为民生幸福助力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州卫生人艰苦奋斗,克难攻坚,全州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取得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医疗卫生条件滞后、基本空白到卫生健康事业蓬勃发展,卫生基础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医疗服务能力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卫生人才队伍逐渐发展壮大,各类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居民人均期望寿命稳步增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全州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力度和建设规模空前加大。卫生健康事业从单纯的救治走向加强预防、注重保健,从单一的医疗卫生服务走向医疗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全方位健康服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全州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全州各族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节节升高。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空前加大
建州初期,怒江境内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寥寥无几,医疗卫生机构房屋建筑极其简陋破旧,或租住公房或租用民房,医疗设备奇缺落后,缺医少药、巫医盛行,加之群众生活贫困,卫生条件极差,各种传染病广泛流行,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在贫病交加的环境中。1953年以后,各类医疗机构逐步建起了土木结构的房屋,县级以上医院相继新建了门诊部和住院部,房屋建筑也从土木结构向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1954年,我州卫生科成立,1956年,我州医疗卫生机构仅有24个,卫生技术人员217人,病床82张。
到2018年,全州有医疗卫生机构331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749人,病床2903张,年总开放床日数99.49万张,年总诊疗数达218万人次。全州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31个,其中,公立医院7个、民营医院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03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6个,基本形成了以州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县(市)、乡(镇)、村三级网络齐全,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近年来,州人民医院改扩建项目推进顺利,州中医院、州妇幼保健院、州疾控中心、州中心血站等4家医疗机构迁建项目在六库新城开发区拔地而起,补短板项目及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开工率100%。目前,全州在建卫生项目已完成建筑面积230236.4平方米,总投资102824万元。
实现了每个县(市)至少有1所综合医院、1所妇幼保健院、1所卫生监督所和1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个乡(镇)至少有1所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村民委员会至少有1所卫生室的目标,所有行政村卫生室面貌焕然一新,全部达到“出列村”标准,并按照每千服务乡村人口不低于1名的比例配备了乡村医生638名,为健康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人才培养力度不断加强
1951年,省政府卫生处派出巡回医疗队到怒江巡回医疗,组建县卫生院,就地开办初级卫生人员训练班,为我州培养了建国后第一批卫生人员约30人。从2009年起,我州启动实施“卫生系统紧缺人才引进招聘项目”,截至目前,已招聘引进250名。从2010年起,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共培养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共248人。完成了第一届怒江“名医”培养人选评选工作。深入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和“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项目”,每年都选送部分医务人员到省内外中长期进修和短期业务技术培训,州人民医院医师周臣群入选2018年云南省“万人计划”人才培养。积极争取了中交集团人才培训基金。尤其是贡山县提高了乡村医生待遇并完善了乡村医生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在全省作出了一个示范。
从1995年起,组织实施执业护士资格考试,从1999年起,组织实施执业医师考试。截至2018年,全州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749人,每千人口医师数为4.97人,其中,有执业(助理)医师755人,每千人口医师数为1.36人;注册护士1124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为2.03人,人才培养力度得到不断加强。
疾病预防控制及妇幼工作成效显著
怒江州历史上被称为“瘴疬之乡”,一些传染病如霍乱、鼠疫、脊髓灰质炎、伤寒、麻疹、痢疾、疟疾、百日咳、碘缺乏病等传染病或地方病曾经广泛流行,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在贫病交加的环境中。1954年,贡山县发现天花病例1例,全州各县均有疟疾疫情暴发,1963年至1992年,共收报脊髓灰质炎125例,其中1979年发病21例,发病率居全省首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州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在省、州、县(市)、乡(镇)、村五级联动下,再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和重大疫情扩散事件,结核病、艾滋病、重性精神病等重点疾病防控工作得到加强并规范有序推进,国家规划免疫针对疾病白喉已32年无病例发生,脊髓灰质炎18年无病例报告,百日咳14年无病例报告;长期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疟疾发病率多年来控制在0.00001%以下。2018年,消除麻风病危害工作通过省级评审验收,县级消除疟疾工作通过考核验收。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
七十年前,全州妇幼保健工作几乎空白。1956年,兰坪县、泸水县、福贡县妇幼保健站先后成立,60年代后,县以上医疗机构配备妇产科医师,向广大边疆农村推广新法接生。1976年,州妇幼保健站成立后,随着人员的不断增加、设备的完善,逐步开展了“五期”保健工作。近年来,通过政府惠民实事妇幼项目的实施,全州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逐年提高,1959年全州住院分娩人数仅为170人,2018年全州住院分娩人数为8109人,住院分娩率达到96.73%;妇女常见病筛查率从2016年的33.87%上升到2018年的67.61%;出生缺陷防控工作得到明显加强。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率稳步上升,超额完成“两癌”筛查项目,完成了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及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检测任务,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逐年下降。全州妇女儿童健康水平稳步提升。
全州孕产妇死亡率由1978年的0.00164%下降到2018年的0.01563%;婴儿死亡率由1947年的0.5%下降到2018年的0.01563%。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1952年,我州仅有县级卫生院5个,卫生技术人员45人,病床28张,医疗工作基础较差,医疗服务水平极度低下。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州启动了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紧密型医联体合作,挂牌成立了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怒江州第一医院,州人民医院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创建工作推进顺利,泸水市人民医院启动了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创建;福贡县通过了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贡山县医院通过了二级乙等综合医院评审、兰坪县医院恢复了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打造特色谋思路,深入推进州医院麻醉科、妇产科、儿科、急诊医学科,各县(市)各类12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标志着我州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处于空白的状况成为历史,也为医院形成品牌优势开辟了新征程。全州现有的两家州、县中医院于2014年被省卫生厅评审通过为二级甲等中医院,标志着我州中医院服务机构从过去的零星布点逐步向规模化、层次化发展。同时,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长期对口支援工作,启动了全州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项目,对10个乡镇卫生院进行驻点帮扶。通过一系列的措施,2018年,全州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看病就医人数比2016年同期增长20.44%,2016年州人民医院精神科实行对外合作并正式签约开业,填补了我州公立医院精神科(精神卫生服务机构)空白,州人民医院病理科、心脑血管介入手术的开展,填补了介入治疗空白;州人民医院、兰坪、福贡、贡山三县人民医院全面开展血液透析工作,结束了我州终末期肾病患者外出透析治疗的历史;在珠海市人民医院等各大医院外来帮扶专家的帮助支持下,州、县(市)人民医院脊柱矫形、髋关节置换、肝叶切除等高难度手术的开展,实现了我州高精尖手术的突破。
健康扶贫精准发力
20世纪70年代末,农村合作医疗解体,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筹资不足,我州医疗卫生资源严重短缺,卫生保障覆盖率低,初级医疗服务滞后,缺医少药现象极为突出,全州各族群众“看不起病”“看不了病”的问题日趋严重。健康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是脱贫攻坚硬骨头的主攻方向。从2016年健康扶贫工程实施三年以来,我州累计减少因病致贫返贫2042户7515人,健康扶贫工作取得重大决定性进展,我州积极主动争取省卫生健康委的支持,共同研究推进怒江健康扶贫工作。通过健康扶贫30条措施的实施,做实医疗保障政策,让建档立卡贫困群众“看得起病”。全州16.4万农村贫困人口100%参加城乡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落实大病保险倾斜政策。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城乡医疗救助和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通过实施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制度,实现对贫困人口看病就医的兜底保障。做细便民惠民措施,让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方便看病”。全州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实施农村贫困人口住院患者“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一单式”结算,大幅减轻了贫困群众“跑腿垫资”,提升了健康扶贫的政策知晓率和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建档立卡贫困患者医疗自付费用总体控制在10%左右;截至目前,县域内就诊率达70.64%,贫困人口大病救治率达90%以上。在兰坪县启动结核病筛查工作,大胆创新并探索结核病防治“新型三位一体”新模式,结核病防治在全省作出了一个示范。启动了怒江州“健康宣传日”活动,在全社会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提高群众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
70年沧海桑田,70年风雨征程,70年春华秋实。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信心倍增,我们坚信在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全州各族人民特别是卫生健康工作者的发奋图强、开拓进取,必将为怒江人民带来更大的健康福祉,怒江卫生健康事业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