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打造65公里金沙江绿色经济走廊——涛源镇:走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路上
采摘软籽石榴
沃柑成熟了
土地入股发展集体经济
沃柑基地
7月初,我们来到风景如画的永胜县涛源镇。江岸上,蓝天、白云,青青的群山,整齐划一的移民新村、绿绿的树……一个诗意的美丽乡镇在永胜大地上隆起,全长达65公里的金沙江绿色经济长廊正在形成,整个涛源大地悠然自得,两万多群众齐手打造绿色铸就的美丽新生活。
在采访中,涛源镇党委书记谭永华谈到,今天的涛源正在实现一场绿色蝶变,不仅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更为重要的是,涛源镇找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的路子,正在牢牢扭住生态产业发力,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涛源镇地处永胜县城西南部,辖13个村民委员会,127个村民小组11122户38727人。
全镇面积442.4平方公里,有耕地42621亩,气候干燥、少雨,素有“天然温室”之称,属高原河谷燥热山地季风气候。历史以来,主要以水稻、玉米、小麦、高粱、杂豆和甘蔗、烤烟、冬早蔬菜、花生、红花等种植为主。
伴随着库区移民后水资源建设项目推进和金沙江绿色经济走廊建设,推广种植软籽石榴、核桃、褚橙、沃柑、龙眼等5万余亩,涛源镇正走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上……
荒山化作绿水青山
为确保“点绿成金”,实现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统一,涛源镇党委、政府紧抓移民后扶和产业扶贫政策契机,结合涛源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优势,促进产业转型,谋求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凝心聚力迈上小康建设新征程。
镇党委、政府在沿金沙江左右岸开展了65公里绿色经济走廊建设,重点发展软籽石榴、褚橙、核桃、沃柑等“短、平、快”的高原特色农业,认真实施金沙江畔褚橙精品化、软籽石榴规模化、山区核桃优质化战略,并配套成立了涛源镇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针对镇域产业发展开展了软籽石榴种植、冬早蔬菜种植等农业技能培训,带动镇域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自我致富、自我革新。
涛源镇上六村委会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无霜期350天,年日照时数2700多小时,有“天然温室”“热区宝地”之称。上六村有人口828户3200多人,耕地面积9700亩,是一块待开发的“处女地”。2013年,永胜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太阳谷褚橙果业公司在上六村委会种植褚橙,通过承包、长期租赁等方式流转土地1500亩,种植冰糖橙(即褚橙)10万多株,打造了永胜首个褚橙种植基地。
种植基地按照“互联网+”的模式,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施肥用肥、统一病虫害防治,实现了有机生产,并对种植全过程实行联网监测。
2016年开始,1500亩褚橙挂果上市,所有产品都有二维码,消费者在购买产品后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查询产品生产的全过程,真正做到了可追溯可查询能放心消费。挂果当年,产品以绿色、有机、无公害得到高端市场的认可,获得了较好的收益,共生产褚橙2400吨,按照平均单价1.5万元,实现产值3600万元。
褚橙产品的收益带动了周边群众。2016年以来,上六村委会农户也通过土地流转,发展种植褚橙7500亩。种植户组建成立上六金谷柑橘种植专业合作社与公司合作,由太阳谷褚橙果业公司无偿提供种植各个环节的技术标准,并实行有偿农资服务,使基地及周边片区褚橙都能按照一个标准生产,实现技术标准统一、防病治病统一,符合标准的产品由企业统购统销,实现了利益共享。2018年,上六金谷柑橘专业种植合作社柑橘产业实现产值6000万元,2019年预计实现总产值1.6亿元。
2018年以来,涛源镇整合上六村30万元、甘庄、沿江、太极、嘉禾4个村各10万元财政涉农资金投资到上六村境内的云南沃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示范发展100亩盛果期沃柑基地,同时,云南沃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相应资产作为风险抵押,每年按照投资金一定比例的本利返还给投资的村委会,以此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目前,从龙开口水电站至涛源镇政府,一条长65公里的绿色经济长廊初具雏形。已发展软籽石榴2万亩、柑橘2万亩、葡萄2000亩、枣子2000亩、释迦果500亩、龙眼3000亩、芒果4000亩、核桃1.5万亩,其他经济作物6000余亩。结合移民后扶项目建设了3个村委会共计927亩(粑粑坪259亩、金移村268亩、五点灯400亩)的集体合作社模式软籽石榴种植示范基地,以此辐射带动周边村组发展特色产业,以点带面地促进涛源现代化农业发展,打造高原特色品牌。
谱写移民生态绿色新生活
涛源镇涉及金安桥、龙开口、鲁地拉三个水电站建设,是鲁地拉水电站建设主要淹没区,有12个移民安置点,有移民5825户19285人,是全市最大的移民乡镇,也是一座移民搬迁新镇。移民搬迁后,库区剩余土地的开发利用是实现库区产业发展、移民获得实利、社会秩序得转变的有效途径。
2004年,永胜县引进软籽石榴在期纳镇试种,经过10年的选育、示范,表现出很强的适应性,2014年以来,软籽石榴在涛源逐步得到推广。
从鲁地拉水电站库区永胜县涛源镇金江平芭蕉田村民小组搬迁出去的移民谭科,2015年回到故土,利用库区剩余土地资源发展起了软籽石榴产业。他整合了兄弟姊妹的50亩土地,再从其他村民那里流转153亩,于2015年2月开始种植软籽石榴。
“我买的是三年龄的苗木,种下去之后第二年就开始陆续挂果了,2016年卖了6万多元,2017年卖了16万元,2018年开始有80万元左右的收入。”谭科预计,当203亩的果园全部进入盛果期之后,每年的收入可以达到400万元左右。
“2018年我已经投入400多万元发展软籽石榴产业,还有200多万元的贷款没有还,再过一两年,靠果园的收入就能把所有的贷款还上。有了这项长期发展的产业,今后我们的日子会像石榴一样越来越甜。”
在谭科的带动之下,目前已经有10多户移民像他一样,回到库区利用剩余土地资源发展软籽石榴产业。为带动更多的人发展种植业,谭科成立永胜县谭科种养专业合作社,带领社员,充分利用库区剩余土地资源,积极发展产业、开拓市场,走出一条库区移民长期增收致富的道路。
粑粑坪安置点位于涛源镇东安村委会二级公路边。2015年,县移民局以配置移民0.3—0.5亩生产用地、村集体资金流转的耕地为基础,为该村争取实施了软籽石榴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投入后扶资金230万元,种植软籽石榴259亩23000多株。党支部成立合作社,开展对项目的管理。2018年,该基地石榴树已挂果,收入达180万元,合作社将部分收入用于分红,移民群众将能见到产业发展带来的第一笔红利,享受到后期扶持和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今年8月16日的第三届永胜县软籽石榴节,江苏电视台还在这里进行了专题报道。
2019年,涛源镇软籽石榴、沃柑的种植面积突破4000亩,仅此两项的产值将突破2亿元。
建设生态宜居乡镇
走入涛源移民集镇,透过绿树红花,随处可见一幢幢风格各异的崭新小洋楼,宽敞的街道、功能齐全的集贸市场、大气明亮的太阳能路灯,以及完备的供排水、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无处不彰显着小镇现代化气息,给这个全市最大的移民集镇发展增添不少活力。
涛源集镇是鲁地拉水电站淹没搬迁新建镇,建成区方圆5千米范围内建设有涛源集镇4个安置区、9个农村移民安置点,安置有鲁地拉、龙开口、金安桥3座水电站库区移民19536人。
现在涛源镇基础设施完善,堡子坪、金江坪、小米地、校场梁子4个片区的中心景观广场总面积47000平方米,可供约15000人同时开展休闲娱乐活动。集镇建成区供水、供电、污水处理能力做好管控可以满足3万人生活需求。镇政府、文教卫、市场、派出所、村委会等公共建筑设施齐全完善,可以满足5万常住人口管理与服务的基本需求。
集镇建成区征收建设用地面积约2700亩,规划安置集镇移民3522户15400人,实际安置农村移民3024户10271人,余留发展建设用地约200亩,为发展涛源移民镇休闲养老,冬季越冬休闲居住提供了便利条件。
镇党委书记谭永华表示,涛源镇将依托电站建设形成的“高峡出平湖”景观,结合沿江软籽石榴产业带、“万亩花海”、涛源江湾柳林带、小城镇建设等项目的实施,依托傈僳族和回族文化、佛教文化、滇西茶马古道文化等涛源文化品牌,大力打造以金沙江“江鱼”和回族餐饮为主的特色餐饮业,着力完善旅游、餐饮、住宿服务体系,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能力,发展生态观光、民俗风情、休闲运动等库区旅游产业和航运经济,着力把涛源打造成集丽江、大理、攀枝花旅游的“后花园”。(徐天永 木华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