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行走彝乡看发展】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姚安县大力推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
群山环绕间,驱车沿南永二级公路进入姚安县境内,一马平川的姚安坝子让人眼前豁然开朗。万顷良田井然有序,荷花点缀其间,水稻即将成熟,烤烟叶收过后留下的烟秆地里种上了鲜食豌豆。衬着远处山村袅袅升起的炊烟,好一幅如诗如画的美丽图景。
花卉种植
荷城姚安,历史上就以农牧为本。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单一、规模不大、管理不够精细等问题越来越制约着姚安农业的发展。立足姚安坝子平整、土地资源和气候条件适宜农作物生长以及水利化程度较高的县情,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坚定“姚安发展特色在农、出路在农”的认识,转变发展思路,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30万亩、烤烟种植面积6.6万亩的基础上,切实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着力推进“菜、果、花、牛、药”五大农业“百园庄园”发展,有力推动了传统农业向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转变。
农田之中,一座座花卉种植大棚格外引人注目。走进位于栋川镇地角村委会的楚雄禾韵园艺有限责任公司花卉种植基地,大棚里的各色鲜切玫瑰正蓬勃生长,工人们在其间抹芽、修剪、打药、采摘,一派繁忙景象。“我们共有5个大棚,完全建成后预计产值每年能到1400万元,可以吸收100多名工人,每人每月增收2000元左右。”公司生产经理雷晓涛介绍,公司来到这里发展,当地党委、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从土地流转、大棚等设施建设都是政府投入,公司采取租赁的形式入驻,有效解决了企业前期资金问题。
谈及过去和现在的变化,地角村委会主任郭鸣珊感慨颇深。2008年开始,他尝试带头把土地流转给大户种植烤烟和蔬菜。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11年后的今天,除了传统的烤烟、粮食等种植以外,地角村委会还发展了鲜切花、蔬菜、肉牛养殖等产业,这样的发展远远超出郭鸣珊当初的设想。产业发展的成效,最直观地体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上。“现在村里基本都建起小洋房不说,很多村民甚至都到县城买房去喽。”郭鸣珊的笑容中流露出自豪。
姚安软籽石榴
来到同属栋川镇的白龙寺村委会,正逢软籽石榴采摘时节。“我们的石榴刚开始挂果,订单就来了。”姚安县鑫农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建梅说,公司基地有200多亩,今年预计能实现销售收入200多万元。在公司的带动下,全县已种植1.3万亩软籽石榴,目前,全县水果种植面积达到2.9万亩,实现产值1.84亿元。
比起坝区,山区发展面临着更大的困难。“荞子稗子包谷子,高高低低过日子”“飞机天上过,汽车见不着”,曾是左门乡阿苤啦村委会的真实写照,但大山困不住人们想发展的心。
“以前我们这个地方实在太穷了,穷则思变嘛。”发展滞后带来的紧迫感促使村委会书记、主任周永寿开始想办法。2004年,他开始开着自己的微型车,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走出大山,到与阿苤啦气候相似、海拔相近、产业发展得好的地方去学习考察,开阔眼界。“不亲眼见到,说破嘴皮他们也不会相信。”周永寿的法子起了作用。看到别的地方产业发展得好,群众增收致富,村“两委”班子成员开始转变观念,带头种起了梨、核桃、花椒等经济林果,在他们和党员的示范带动下,产业逐步有了起色。
山药种植
更大的发展契机来自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自从2015年姚安县政协挂包阿苤啦,积极扶持帮助群众发展产业以来,阿苤啦陆续推广山药、魔芋、冬桃等种植,产业发展从“小、弱、散”逐步实现了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转变,群众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2016年,阿苤啦顺利脱贫。“10年前我们这儿的人均年收入还不到2000元,去年就已经到11500元了,今年预计能达到12880元。”说起今天群众生活的变化,周永寿举了两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村140户人,小汽车、农用车已经有将近100辆;村里一年到头矛盾纠纷也很少,人的心思都在发展上。”15年过去,每年至少一次的学习考察还在继续,周永寿带领下的村“两委”班子又在为下一步人居环境整治和产业升级换代打基础、做准备。
党委、政府加强引导,干部群众自强不息、自力更生。姚安这个传统农业县正在向现代农业县转型并朝着农业强县目标迈进。(记者 杨冰洁 通讯员 段梅 甘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