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70载风华巨变隆阳春满大地
70年,风雨兼程;70年,波澜壮阔。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隆阳,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隆阳区抢抓改革发展机遇,更新观念,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民经济突破了封闭、僵化、单一的发展模式,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全面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不仅增长速度快,而且持续时间长、稳定性好,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1952年时,隆阳区生产总值2323万元,人均生产总值72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0万元,看到这些数字难以想象,现如今全区经济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2018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85.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25亿元、支出66.15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478.6亿元、361.6亿元。
纵观隆阳区经济发展,各类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由分散到聚集,效益大幅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从解决温饱,到实现小康不再是梦。
建国以来,特别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在产业发展中,隆阳区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出现了积极变化,农业规模化高效推进,工业聚集化成效初显,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好。隆阳区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经济建设的重要位置,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力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并稳居全省前列。近几年,集中力量打造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管理、土地流转超万亩的产业基地,重点推进茶叶、咖啡、中草药、水果、蔬菜5个万亩规模农业示范区和种植基地,2018年实现农业总产值7亿元以上。隆阳区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特别是2004年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工业强区”战略以后,传统工业得到加强,新兴工业蓬勃发展,工业步入了发展快车道,并逐渐成为隆阳区跨越发展的主动能,截止2018年,隆阳区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9户,工业增加值达58.4亿元。近年来,隆阳区围绕市委、市政府“聚千户企业创千亿园区”的发展目标,以“飞地经济”为重要抓手,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聚集化”,逐步形成“园中园”、工贸园区、石材产业园、生物产业示范园、建材园5大工业聚集区。服务业快速发展,实现从“无”到“有”到“优”的转变,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服务产品从供给稀缺走向相对丰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195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仅826万元,201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30亿元。
城市活力持续增强
1978年,隆阳区城市建成区面积仅2.1平方公里,没有高楼大厦,也许只能在黑白电视里憧憬“未来世界”,而现如今,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方便快捷的通讯网、完善的城市综合配套服务设施等等,“未来世界”就在现在,将来还会更好。
随着旧城改造、新区开发、道路建设、供水供电扩展等工程项目相继实施,隆阳区全面开展穿衣工程、光亮工程、绿化工程,建成了具有地标性质的博物馆、群艺馆、图书馆及广场,特别是新建和正在建设的具有现代标志的奥新体育中心、青华海湿地公园、东山森林公园等,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城市基础设施和旧城道路得到拓宽改建,新建北二环路到北八环路、保岫东路延长线、高速公路改道、绕城高速等一批重点道路的实施使城区交通网逐渐完善。为使中心城市更具活力,市、区、园区着力优化空间布局,共推中心城市发展格局,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2018年,隆阳区城市建成区面积达40.4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49.2%。
70年来,隆阳的变化最为瞩目的还要数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宽敞舒适取代了拥挤混乱,安全便捷代替了“老牛慢车”、人背马驮。隆阳区紧紧抓住机遇,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以隆阳为中心,高速公路为骨干,二级路、专用路、农村公路、渡口、船运相互连接的交通运输网络。连线成网的农村公路,使群众向往的“出门走上水泥路,抬腿坐上中巴车”的生活成为现实。公路通车里程从1978年不到500公里,到目前建制村通畅率达到100%,同时,双向4-6车道内通省城,外达缅甸边境的杭端高速公路过境115公里,国道320线一级公路(局部二级)120公里,通往周边州市的二级路4条260公里(境内里程)。更值得一提的是,迄今,保山机场首期扩建项目开工建设,起降航班突破9000架次,旅客吞吐量突破100万人次,跨入“百万级”机场行列。
近年来,能源建设更是成效明显,中缅油气管道通气投产,尚德长山、管粮山光伏电站建成使用,大寨220千伏变电站完成主体工程,永昌500千伏、栗树园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加快推进,农网改造升级加快实施,地方电力体制改革顺利推进,能源保障能力切实增强。重点水利工程进展顺利,2018年,实施各类水利工程1072件,巩固提升农村52.92万人饮水安全。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扎实推进,通信保障水平稳步提升。
此外,隆阳区旅游品牌化初见成效,不断优化提升“一部手机游云南”隆阳版块,青华海湿地公园、万亩生态农业观光园纳入全省九大重大旅游项目。围绕“山水田园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开放创新之城”三个定位,全力推动现代化大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和空间布局更加完善。
群众幸福感不断攀升
1961年时,隆阳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仅为83元,到1986年开始城镇住户调查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仅为702元。那时有万元的家庭还是极少数,“万元户”更是大家公认的“富户”。而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建立和完善,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得到更多改革和发展的红利,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
隆阳区始终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对支农惠农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城乡居民收入逐年保持快速增长,2018年,隆阳区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6826元、12449元。同时,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也有明显提高,城乡居民用于食品的支出比重均在不断下降,非食品类支出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优化,生活质量逐步得到改善。随着收入的增加,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家庭耐用品不断升级换代,不仅自行车、手表、电视机等普及和换代,摩托车、电冰箱、移动电话、电脑、微波炉、汽车等都进入寻常百姓家庭。此外,城乡居民享受到更多的社会保障和救助实惠。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参保率和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同时,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平安乡镇(街道)、平安村(社区)、平安单位创建率达100%。扫黑除恶重拳出击,打击数位居全市第一。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食品药品安全、防灾减灾、应急管理等工作取得新成绩,社会和谐稳定、长治久安。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隆阳区始终把脱贫攻坚当作最大的政治、最大的民生,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围绕“五个一批”路径,严格“六个精准”要求,全面深入找问题、补短板、强弱项,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区112个贫困村,现已脱贫出列79个,贫困人口从21399户93980人减少为3297户14058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10.28%降至1.98%。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隆阳区将继续凝聚同心筑梦的精神力量,激发接续奋斗的责任担当,不断开创隆阳跨越发展新局面。(张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