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昭阳盘河镇:党旗飘飘分外红 干群共筑小康梦
走进昭阳区盘河镇,到处是青山绿水小桥流水人家。一座座楼房错落有致,依山傍水而建,泉水叮咚、小鸟啁啾。行驶在公路上,看着四周山腰上的缕缕薄烟,盘河镇政府的党旗红得耀眼,工作人员干劲十足,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盘河镇纪委副书记李学德是一名地地道道的盘河人,他在盘河镇干了34年的工作,目睹了盘河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说,脱贫攻坚让盘河镇如凤凰涅槃一般,从环境到百姓生活,全都焕然一新。感谢国家、感谢上级领导的关心帮助,盘河镇脱贫攻坚战胜利在望!
近年来,盘河镇党委政府坚持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双推进”,以党建带脱贫、以脱贫促发展,按照“示范带动、重点推进、以点带线、以线扩面”的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党建与脱贫互融互促、同频共振的脱贫致富路。
抓党建凝聚人心
“人心齐,泰山移。人心散、搬米难”。要想凝聚人心,就必须抓好基层班子的建设。盘河镇党委深入各村,实地了解情况,把不合格、不称职、群众不满意的村委干部撤职替换,配优配齐配强村“三委”干部。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为进一步增强党组织引领群众主动脱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该镇干部群策群力,多措并举,勠力同心,开创干群共筑新时代小康梦的新气象。
为激发贫困群众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鼓励和引导他们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做一个建设乡村文明的践行者。该镇利用各种资源,以积分制管理为载体,激励在乡风文明、环境卫生、勤劳致富、诚信感恩等方面做得好的群众,由村组干部、党员及群众代表组成评委团给以打分积分。积分可以到“感恩超市”里兑换肥皂、洗衣粉、醋、酱油等日常生活用品。在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双重鼓励下,大大提升了老百姓的思想道德素质。
大喇叭工程春风化雨。每逢赶集天,宣传车穿梭在集镇的每个角落,车上的大喇叭宣传着党的方针政策,也宣传着老百姓的好思想、好榜样、好作风。该镇还通过文艺宣传队表演群众喜闻乐见的相声、小品、说书、快板等精彩节目,传递出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声音与情怀。
“党建诊所”既“把脉”又“处方”。为培养为民务实清廉的村级带头人,形成想干事、能干事竞相发展的局面。该镇把党员学习和党员管理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来抓,组建一支“党建诊疗队”定期或不定期到各村逐一开展“党建问诊”,为“生病”的党员“把脉”开“处方”。确保全镇党员干部在脱贫工作中担得起、顶得上,不仅做脱贫攻坚的“勇士”,更做引领脱贫的“谋士”,为推进脱贫攻坚送秘方、献锦囊。
千斤重担人人挑
为全面贯彻省、市、区脱贫攻坚相关会议精神,该镇把每个阶段的工作任务都分别制定工作台账、任务清单,逐级逐人下达,层层推进落实。按照区级脱贫摘帽誓师大会精神,镇党委、政府层层签订了责任书,立下了军令状。形成了人人有担子,个个有压力良好局面。
干部作风的转变带来了服务能力的提升,服务能力的提升促进了脱贫成效的凸显。党员干部服务在脱贫一线,把群众意愿“请上来”,将温暖关爱“带下去”,为脱贫致富“出主意、想办法”。形成“群众动嘴、干部跑腿”的工作常态。在盘河镇构建了人人参与脱贫,各尽其责、各尽其能的脱贫工作格局,切实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昭通市审计局派驻到头寨村的督导员秦绍平多方协调,先后为头寨村争取了8万元用于工作经费,3万元用于村级活动场所的美化硬化,50万元用于修建头寨村的桥。三寨村的大学生普丽,乘着国家脱贫政策的“东风”,2018年与昭通鸿瑞驾校合作,在盘河镇开办了培训分校。2019年又与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合作建起了一个土鸡养殖基地,同时又接手了盘河镇春蕾幼儿园。辛勤的努力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普丽被评为昭通市乌蒙青年就业先锋,带动了群众致富,激发了盘河镇群众自主创业的热情。
坚定目标情况明
盘河镇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对照“村出列、户脱贫”标准,把脱贫攻坚工作做深做实做细,做到提前谋划思路明、找准问题补短板,让“两不愁三保障”精准到户到人。
农危改保安全,建新拆旧美家园。该镇严抓农危改清零工作,确保危房不住人、住人不危房。深入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清零行动,严格执行一户“五包制度”,严抓进度、严把质量、严控面积,确保了辖区危房改造建设6月30日前全面竣工。
易地扶贫搬迁挪穷窝,搬来幸福新生活。该镇积极响应国家脱贫政策的号召,按时完成省易地扶贫搬迁信息系统精准录入与国办系统易地扶贫搬迁标注,有序推进搬迁群众“三块地”“一户一档”“五清”工作,组织干部职工70余人入户走访,宣传政策、摸清底数,圆满完成2018年8户51人,2019年201户801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
扶贫扶志两不误,转移就业优服务。该镇制定了《盘河镇2019年劳动力培训转移实施方案》,建立外出务工信息台账和有劳动力家庭就业意愿台账、零就业家庭台账,全覆盖入户宣传外出务工稳岗补贴政策。根据培训意愿,现场培训550人,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引导性技能培训133人,送岗上门1583人次,推荐就业岗位83个,转移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3968人,调整300个公益性岗位优先满足因在家务农、照管子女、赡养老人等未外出就业劳动力。
扶贫车间建村口,挣钱顾家两不误。该镇针对年龄大、文化素质较低,“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群众,经多方协调,把扶贫车间建到家门口,引导贫困户发展“板凳经济”。目前,已经建成扶贫车间10个,吸纳劳动力145人,将计划再兴建扶贫车间40个,解决300余名留守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务工问题。
产业发展助脱贫,群众增收喜开颜。为发展壮大经济产业,切实增加农户经济收入,该镇投资50.3万元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235户1050人在放马坝村种植马铃薯503亩;投资104.5万元扶持209户未享受扶贫项目已脱贫群众入股合作社;发放小额信贷300余万元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70余户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效地增加了群众的收入。在新店村、大花村开展退耕还林种植竹笋5700余亩,农户以土地入股形式加入合作社享受分红,投产后将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170余户,户均增收每年800元至1000元。
基础设施促发展,环境整治美家园。该镇严抓环境整治,切实提升人居环境整体水平。引导各村对村级活动场所、道路、群众文化广场等群众共享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完善各村人居环境、村规民约,细化了各类公益性岗位人员参与、保洁员划片治理人居环境职责,落实了农村生活垃圾依效付费管理,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面貌。(通讯员 江刚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