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美丽乡村入画来——武定县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侧记
马豆沟村群众举办节庆活动。
金秋,走进武定县狮山镇旧城社区马豆沟村,沿着崭新洁净的水泥路蜿蜒前行,两旁一栋栋青瓦红墙的农家小楼鳞次栉比,房前屋后绿树红花掩映,村口新修的小坝塘碧波粼粼,斗牛文化园宽敞干净、鸟语花香,仿佛置身于山水园林画卷中,时而驶过的小汽车、摩托车为这幅画卷增添了丝丝动感。
马豆沟村因马豆草多而得名。上世纪七十年代,这里都是茅草屋,村民们过着刀耕火种、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落后生活。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如春风化雨,唤醒了罗婺大地,随着农村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如火如荼地在全县铺开,广大农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一触即发,马豆沟村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杨兴德,一个敢于解放思想、大胆尝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人。1997年,他创办了德昌钛选厂,马豆沟村每户有1至2人在厂里上班。2008年,工厂升格为武定县德昌矿业有限公司,实现年销售收入1300万元、上缴国家税收180万元。2012年,杨兴德经过多方协调筹集资金180万元,其中,他的公司捐资80万元,修通了长3.1公里的进村水泥路及入户道路,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同时,在村里建成50亩蔬菜大棚,让村民有了产业。2016年,借着武定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大好机遇,杨兴德又在马豆沟村建起了西南地区最大的斗牛场,吸引了不少游客观光旅游。目前,共有村民70人在德昌矿业有限公司上班,15人在蔬菜大棚里打工,全村总收入223万元,人均纯收入达11600元。
变则通,通则久。2016年以来,马豆沟村先后被评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省级“文明村镇”“美丽乡村”,成了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前不久,我们村打出了温泉水,下步我们将重点开发,把马豆沟村打造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杨兴德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近年来,在推动“多彩罗婺·幸福武定”建设中,武定县通过全域谋划、统筹推进,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面走出了一条特色路。
脱贫攻坚开展以来,至2018年底,全县共投入1.2亿元硬化农村公路200公里,自然村公路硬化率达90%;投入990万元完成饮水安全工程123件,解决2.6万人安全饮水问题;行政村广播、电视、宽带覆盖率分别达99.5%、99.7%、100%;村民小组100%通动力电;江西正邦、荣云泰、胤泽农业等企业蓬勃发展,规模化农业龙头企业达13家,带动5万余户农户增收1.9亿元。2018年,全县收购烟叶994.5万公斤,实现产值2.9亿元;种植高原特色作物32.2万亩,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制造业增加值达18.3亿元,增长10.2%;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带动贫困户增收3052.7万元,户均增收1990元;统筹城乡发展,倾力打造“天蓝、地绿、水净、气爽、人和”美丽家园,城镇化率达37.6%。
大地律动是春声,乡村振兴正当时。沐浴着新时代的阳光,伴随着一年迎春的脚步,武定县乡村振兴正走出铿锵的足迹。(记者 马银彬 通讯员 贺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