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云南新闻

云南昆明:临湖建工程 探寻环保理念下的城市建设之路

时间:2019-09-26

原标题:云南昆明:临湖建工程 探寻环保理念下的城市建设之路

环湖南路提升改造工程古城段。新华网刘东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在新发展理念下,许多城市都在寻求着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共生。如何创新理念和机制,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共进?近日,记者来到滇池湖畔,去探寻在环保理念下,昆明城市的建设之路。依山傍水、临湖而建,在昆明市环湖南路古城段提升改造工程中,这条将滇池、荷塘、湿地等自然风光连珠串起的公路,一出现就被市民喻为晋宁区“最美环湖路”,成为了网红打卡地。由于毗邻滇池,这条全长11.783公里的道路整整耗时三年才完成。

环湖南路提升改造工程古城段。新华网刘东摄环湖南路古城段提升改造工程于2015年下半年由昆明滇池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滇投公司)的下属公司,昆明滇池项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开工建设,2018年7月20日竣工,公路起于晋宁区太史村,止于高海高速收费站站前广场。据昆明滇池项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工程部工程师王志伟介绍,原来的环湖南路经晋宁磷肥厂和二街工业园区,人车混行且大型货车居多,周边村民出行不便,发展滞后。

临湖而建的工程。新华网刘东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并依托周边地理环境打造一条“亲水、临水、近水”的环湖景观道路,环湖南路古城段提升改造工程开始施工建设。但是靠近滇池,又毗邻村居,如何才能做到既在保护滇池的基础上施工,又不影响周围居民生活作息呢?

“最美环湖路”依山傍水。新华网刘东摄经过多方调研考察,且经专家论证后,在桥梁施工中采取钢栈桥作为施工便道和操作平台;施工桥桩时,采用拉森钢板桩进行围堰,并用导流管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泥浆、土渣等抽排到岸边上预制的钢箱中,之后通过封闭的渣土运输车辆,运输到指定的工程渣土弃置点,杜绝施工中的废水排入滇池;在路基施工时,随时安排洒水车对施工现场进行洒水降尘,及时清运建筑垃圾,同时积极与周围村民沟通协调,防止施工扰民,在道路施工完成后,又根据周围的环境进行相应的绿化种植。

市民在“最美环湖路”上骑行。新华网丁凝摄据王志伟介绍,环湖南路古城段提升改造工程将滇池、荷塘、湿地等景观以及太史村、甸心村、下方古城等滇池边传统渔村连在了一起,且靠近滇池一侧的桥面比靠路一侧平均低了1.2米,这可以保障双向车道无障碍观赏湖景。而这条双向四车道的景观路,还专门设计了骑行道和慢行步道,可以让行人在运动健身的过程中,近距离欣赏滇池美景,做到将生态旅游和养生旅游相结合,助推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

海口河出流提升工程。新华网刘东摄为了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2018年5月1日,海口河出流提升工程开工,同年10月20日全面转入施工作业。海口河是滇池最大出水口,也是滇池仅有的两个出水口中的一个。由于海口河是下游地区居民农业灌溉、生产用水的主要供水源,所以在重建里仁桥以及清理、扩建周边河道的过程中,最大难题就是既要保证尽量避免水体污染,同时不能让河水断流。

海口河出水口。新华网刘东摄据昆明滇池项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工程部工程师李星宏介绍,为尽可能提升出水流量,加大海口河泄洪能力,施工人员对从海口闸至滚龙坝的河道进行河道清淤、河床开挖降坡,同时对工程范围内的里仁桥、中新桥、磷肥厂桥、新村桥及三环化工橡胶坝等阻水构筑物进行拆除及重建,对已不能正常运行的平地哨闸闸门进行修复。为了避免对周边村民和河道生态造成影响,昆明滇池项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采用了围堰及导流管分段施工,有效确保海口河五个流量的生态流水。施工过程当中,让河堤与岸边保持一米五的距离,河道施工完成以后,还对沿岸有破损的河堤、中心岛等地地进行加固处理,做到河堤稳定。且由于沿线的居民较多,施工人员在白天时加大投入力量,避免夜间施工扰民。

海口河出水口。新华网刘东摄13公里长的河道进行了7个多月的施工,共动用了100多台挖机。2019年5月20日,海口河出流提升工程完工,泄洪能力由原来的约80立方米/秒,提升到140立方米/秒,4座桥梁及三环化工橡胶坝、平地哨闸均已投入运行。据了解,除环湖南路古城段提升改造工程、海口河出流提升工程外,滇投公司还投资建设了昆明市第十三污水处理厂、位于滇池周边的三块湿地(官渡王官、呈贡斗南、南滇池国家湿地)、牛栏江滇池引水盘龙江入口段防洪(昆明瀑布公园)等工程。在滇投公司的建设理念中,为城市注入绿色血液,为发展创造新的场景,让城市功能再提升,才是打造临湖工程的关键所在。(记者 范芳钰 丁凝 刘东)

  • 上一篇:昆明特警邹路遥入围全国“最美基层民警”候选人
  • 下一篇:一图读懂昆明交警送给驾驶员的6个“大礼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