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美丽苗乡的绿色坚守——屏边县生态文明建设写实
步入屏边,一个碧浪排空、浩瀚无边的森林世界便跃入眼帘。
一个曾经被人遗忘的边地小城,凭借对绿色发展理念的坚守、生态文明的深耕厚植,今年7月18日创建成为“中国天然氧吧”,也是红河州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城,用生态屏边的成果诠释了美丽红河、美丽中国的时代内涵。
守护自然资源
屏边,“边疆屏障”之意,是我国西南重要的沿边生态屏障。坐落在大围山原始森林脚下的屏边,年平均气温16.3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1650毫米,森林覆盖率60.31%,年平均相对湿度86%,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均为100%,每立方厘米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年均达到2331个以上,这是“中国天然氧吧”最重要的评判标准之一。
屏边之美,美在生态,更美在保护。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视察后提出,经济要发展,但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大自然给予屏边的最好馈赠,是屏边最宝贵的财富和最响亮的品牌。下转2版上接1版这一认知,已深深铭刻在屏边历届党委、政府领导和各族干部群众的心里。现在的屏边,已经把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描绘成“美丽苗乡·森林屏边”的美好愿景,成为生态文明引领绿色发展、绿色增收的最生动实践。
方向决定未来。站在“生态立县”高度上的屏边,将“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有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守住绿水青山”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确立“山、水、林、苗、城”五位同构的理念,着力打造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三生空间”,探索出一条具有屏边特色、产业强、山水美、环境好的绿色崛起之路。
夯实绿色根基
屏边各族人民一代又一代传承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让这里始终保持着绿水青山。大围山已记录的4909种蕨类、裸子、被子植物和1330种动物均得到了有效保护,各类保护动植物种类均占云南省的一半和全国的四分之一左右。
家住玉屏镇新荣村委会白泥田村民小组的李保明兴奋地告诉记者:“我家0.73公顷农地里栽种的桃树、李树今年已经开始挂果了,卖得7000多元,这比种包谷强多了。”
像李保明这样的农户还有很多。屏边县林草局副局长钱良超介绍,针对县城面山农地,由县里统一购买桃树、李树的大树苗无偿分发给农户,以此培养农民的护林意识。
2010年,屏边对凹嘎村坡地、七姊妹山等进行了面山修复,3年时间完成了533.33公顷造林任务。沿着蒙自至屏边二级公路一直延伸到昆河线河口界,种植各类植物14000多株。
在充分保护自然生态的前提下,屏边大力发展和培植高原特色农业、休闲旅游、养老养生等生态经济,从低海拔到高海拔产业全覆盖,实现了户均达0.67公顷以上绿色产业的目标。
现在的屏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爱绿植绿护绿”已经成为人们的自觉意识,群众不仅喜欢在自己的田间地头、房前屋后种树栽花,还在“公益林承包管护模式”推动下,使植树造林也成为自己的习惯。截至2018年底,全县林草覆盖率达65.84%;全县人工造林已达到76000多公顷,生态公益林面积达到了81000多公顷,全县“生态指数”不断攀升。
“中国天然氧吧”“国家卫生县城”“省级生态文明县”“省级森林县城”等一个个荣誉接踵而至,还创建了7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4个省级绿色社区、4所省级绿色学校、68个州级生态文明示范村、6所州级绿色学校。
一个会呼吸、有生命的大美之城正在快速崛起,一个让世界苗族同胞“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家园已渐渐清晰。
美丽中国建设,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永续利益。屏边,必将继续行稳致远,努力追梦,交出沿边生态屏障的靓丽答卷。(记者 杨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