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云南新闻

粒粒红米粒粒“金”——喜看哈尼梯田红米产业丰收图景

时间:2019-09-26

原标题:粒粒红米粒粒“金”——喜看哈尼梯田红米产业丰收图景

红米生产包装样品

新街镇倮里村村民在打稻谷

推开房门,一股稻谷清香扑鼻而来。看一眼地上高高堆起的新稻谷,普文明又指向门外:“今年收得两万来斤红米,我家放不下,剩下的存放在另外两家亲戚家。协议最低收购价是一斤3块钱。”与记者说话时,他黝黑的脸庞上满是笑意。

种好梯田——

守望祖先留下的那片家园

大个子普文明在元阳县牛角寨镇新安所村长大,从小跟着父母下梯田劳作,身体特别结实,如今已是56岁的人,仍然有着健硕的胸肌。

“我在个旧打工20年。2006年回来后就只种田,老祖宗留下的梯田,是我们的财富,是我们的根,怎能不种呢!”说起种田,普文明一片深情。

他和妻子龙玉珍结婚后,至1986年已育有两个孩子。老人孩子一大家,可守着梯田养家度日较困难。此时,改革开放后山外的发展触动了他的心。于是,这一年,这个彝族汉子把梯田和孩子交给父母照应,带着妻子到个旧追梦去了。

“可出来后,他时刻牵挂孩子、父母。老的老、小的小,还有梯田该怎么办?”于是,从外出的第一年起,每逢春种、秋收,他都会和妻子赶到日夜想念的梯田边,和父母一起栽秧、打稻谷,什么农活都干。

进入21世纪,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梯田边的村寨发生了新变化,家家建新房,摩托车、小轿车开进了寨子里……于是,普文明决定回到魂牵梦萦的故土生活。回村后,他和妻子除了料理自家的0.67公顷田,又流转别家的0.53公顷田。下转2版上接1版

从此,村头大山的梯田里,经常会出现这对夫妻的身影。

9月20日中午,普文明和记者站在村头海拔1600米处的梯田边,俯首鸟瞰,虽然大部分稻谷已成熟收割,但稻茬毫不减色,染得梯田片片金黄,一块块地向山脚、向远山荡漾开去。

“你看,元阳县这一片梯田养活了新安所村委会的6000多人。”普文明在空中划着圆指给记者看。

  借好东风——

“稻鱼鸭”催生优质红米

“我们站的位置,就在红河哈尼梯田保护区(包括元阳县、红河县、绿春县、金平县4个县)梯田靠北一点。”普文明说,“4县的梯田,有1.26万多公顷种着红米稻,其中,红河县和元阳县的4000公顷梯田里还养着鱼和鸭。”州农业农村局种植业与农药管理科科长赵建昌告诉记者。

勤劳智慧的梯田儿女,多选择背靠茂密森林的山坡建寨。他们懂得保护好森林,以致山泉常年不息地流淌——流经村寨,流入梯田,最后汇入河谷,从而形成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农业生态系统,并在这里传承了1300多年。

红米稻就生长在这里,浇灌的是山泉水,汲取的是红土地的养分,长出了营养丰富的优质生态红米稻,元阳县、红河县也分别成了著名的“中国红米之乡”“中国优质红米之乡”。

然而,在过去,“从种稻到收割,你再辛苦,再珍惜每一粒谷子,打出的红米还是不够吃。”普文明说,本地传统稻谷不耐肥,如果肥过多,就会害稻瘟病。不施肥,加上品种差,产量就低。

为了解决“守着好食粮却富不了一方人”的问题,真正让千年梯田焕发新活力,助力当地群众增收脱贫致富,我州把梯田红米作为重点打造的六大产业之一,并按照国家“藏粮于技”的战略部署,于2016年年底印发《红河州哈尼梯田稻鱼鸭生态种养模式实施方案》,以综合种养模式推广和梯田红米品牌打造为突破口,正式实施哈尼梯田增收计划。4县也相继出台相关梯田红米发展规划,以期提高综合种养效益。

有了好政策,元阳县呼山众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福瑞鲤苗种繁育中心、红河县牛多乐梯田水产育苗中心等多家企业纷纷落户各县,在梯田综合种养方面发出最强音:“要借好政策的东风,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育出好鱼苗,助力脱贫攻坚。”“作为梯田儿女,不能让千年梯田荒芜,要让它焕发活力。”……

于是,这些企业多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免费发放泥鳅苗、鱼苗给贫困户放养,并从栽秧到收割,提供技术指导,最后集中回收梯田红米、梯田鸭蛋、梯田鱼等产品。

  做好品牌——

红米产品换来真“金”

“从2014年起,这一带的红米价格提高了。去年的红米每市斤3.5元,鱼每市斤30元,泥鳅每市斤60元,鸭蛋卖到2元一个。”普文明说,“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让贫困户都赚了钱。

“可今年我家没养鱼,主要收入靠卖红米。”普文明说,由于和元阳县粮食购销有限公司红米加工厂签订了回收协议,加工厂从栽秧、收割到施肥管理,都对农户进行指导,并提供优质稻种,所以今年又获得了高产。

“我们和4个乡镇的5000多户群众签订了回收协议,仅贫困户就有4615户,最低收购价是每市斤3元。”该加工厂负责人沈鸿文告诉记者,公司还申请注册了“梯田印象”“元阳红·梯田红米”“梯田魂”等商标,并做出系列产品,每年加工梯田红米1万吨,直接销售红米900多吨。

记者从红河县、金平县、绿春县的多家企业了解到,他们同样回收贫困户的红米,打造各种红米品牌,各家企业通过网络销售平台把红米销往全国各地。

“等雨季过了,把谷子晒干,卖给加工厂估计能有3万元的纯收入。”普文明挺直胸膛笑着对记者说,自己的日子就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记者 常玉选 摄影报道)

  • 上一篇:红河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
  • 下一篇:红河州1名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的故事获全国征文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