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数字看傣乡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州经济社会跨越大发展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州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征程上凝心聚力,在坚韧前行的改革进程中攻坚克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州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致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州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全州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实现大踏步发展,生产总值由1949年的1394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417.79亿元,增长781.3倍,年均增长10.1%;人均生产总值由1949年的72元增加到2018年的35286元,增长164.1倍,年均增长7.7%。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州三次产业结构由1949年的88.9:1.4:9.8调整优化为2018年的24.4:27.4:48.2,从最初的“一三二”发展为当前的“三二一”,第一产业的比重降低了64.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了2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了38.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财政实力大幅提升。2018年,全州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1.29亿元,比1950年增长5061.5倍,年均增长13.4%;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129.31亿元,比1950年增长8.7万倍,年均增长18.2%。
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70年来,全州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农业机械化程度稳步提高,农业科技取得长足进步,生产条件持续改善,综合生产能力快速提升。2018年,全州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109.95亿元,比1949年增长130倍,年均增长7.3%。与1949年相比,粮食产量增长6倍,甘蔗产量增1471倍,茶叶产量增长369.4倍。已建成我国第二个天然橡胶基地,2018年全州干胶产量30.21万吨,比1978年增长29.1倍。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全州工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生产能力日益增强,从建国初期的少量手工业、小作坊,逐步发展形成了以发电、精制茶加工、合成橡胶制造、制糖、建材加工、采矿、制药等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工业已成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2018年,全州工业增加值达到58.94亿元,比1949年增长1.78万倍,年均增长15.2%。与1978年相比,发电量增长273.5倍,精制茶产量增长20.2倍,糖产量增长44.6倍,水泥产量增长715倍。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伴随财政实力的增强,全州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幅增加,交通运输、信息传输等事业日新月异。1953年至2018年,全州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1.4%。2018年,全州公路里程达7051公里,是1953年的38.5倍;已开通29条国内航线和5条国际、地区航线。信息传输从无到有快速发展。2018年,全州移动电话用户133.38万户,互联网宽带用户35.28万户,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9.17%,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9.17%。
消费市场繁荣活跃。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州消费市场发生了深刻变化,商业网点大量增加,物流货运快速发展,网络购物迅速普及,消费渠道不断拓宽,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网络化的城乡商品流通体系,消费市场繁荣活跃。2018年,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88亿元,比1949年增长1.9万倍,年均增长15.3%。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水平逐步提高。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万元,比1986年增长29.2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纯收入)1.30万元,比1949年增长310.4倍。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州科技、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5%;围绕“能上学、想上学、上好学”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实现了“普九”教育,高等教育、中等专业教育发展迅速,职业教育、实用技术培训不断加强;卫生医疗水平大幅提高,人均寿命由1952年的36.4岁提高到目前的72.9岁;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达92.3%。
生态立州取得优异成绩。已建成国家、州、县市三级自然保护区7个、保护小区3个,保护区面积由上世纪80年代的360万亩增加到现在的622.8万亩。首创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野生亚洲象数量由上世纪80年代的170头增加到现在的近300头。成功创建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
对外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成为中老战略合作、沿边开发开放的平台和载体;顺利推进玉磨铁路、腊满高速等一批互联互通大项目,西双版纳在飞的东南亚国际航线达到5条,成为云南省16个州市中唯一能通过水陆空立体交通直达5个以上国家或地区的民族自治州,全州已基本建成水陆空立体交叉,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格局。(记者马芸张锐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