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云南新闻

因地制宜掘“黄金” 甜美的故事说不完——中国农民丰收节“侨乡保山山水田园分会场”走笔

时间:2019-10-19
昌宁稻谷丰收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在丰收的季节里,坐落在云南西部的中国侨乡“山水田园保山”不断传来因地制宜掘“黄金”的丰收喜讯——龙陵龙江稻鱼节、昌宁卡斯兰山火腿松露文化节、隆阳区水寨洋芋节、高黎贡山下的“中国咖啡第一村”咖啡节、昌宁温泉茶山节……保山一个个绿色清新、自然静雅的美丽乡村,正散发出无穷的魅力。甜蜜的笑脸数也数不尽,甜美的故事说也说不完!

生态黑木耳甜美了移民安置新村生活

波光潋滟的龙川江无限放大了龙陵县龙江乡易地搬迁安置新村马家田的“颜值”,临江而居的人家出门就见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江面碧波盈盈,山间草木灵秀,村落屋舍美观大方……然而,新村绝非仅仅靠“颜值”而成了富裕村庄的后起之秀——新家新气象,移民们总觉得要做点什么事,否则日子也不会因为住进了新家就自然而然地富起来。龙江乡党委政府的党员干部们其实已经早早就想到了这一层,村民搬进新家没多久,黑木耳种植就被引进了新家园,农技员李发田率先尝试种植。

中国农民丰收节“保山山水田园分会场”——龙陵龙江稻鱼节期间,笔者走进马家田村,被摆满了黑木耳菌种袋的庭院吸引,走进一户人家,院中有三五个老乡在闲聊。当问及主人姓名时,有老乡打趣道:“能种得起这么多值钱货的人,日子肯定是过得比一般人‘发甜’,主人家就是姓李名‘发甜’……”其实,被调侃主人叫作李发田,且日子越过越发甜的新村主人也不单单是李发田一家。

“现在的新村视野开阔了许多,依山傍水,气温比以前好了,更重要的是交通便利了,乡干部和扶贫工作队积极帮我们寻找产业,解决了我们搬迁户的后顾之忧……”李发田兴冲冲地告诉笔者。

兰山火腿松露文化节

笔者走访众乡亲了解到,在龙江,黑木耳产业从种植到售卖的每一个环节,乡干部和扶贫干部都严格把关,细心引导,再加上像李发田这样的先行先试者自己的努力,黑木耳产业不仅在马家田丰收、还在龙江乡的多个村民小组激发了产业集群效应。

龙川江倒映着青山白云,荡漾着香甜的丰收气息,与远在保山中心城市东边的美丽澜沧江气息贯通、一脉相承,都是照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走下去。

在澜沧江隆阳区段的水寨乡平坡村,绿水青山间,千年古道悠悠长长,丰收庆典吸引着无数游客前往。

古道悠悠“马帮味”甜美了平坡农家

水寨乡境内山峦叠嶂起伏,沟壑纵横交错,颠簸的盘山公路让前往的游客晕眩,但这丝毫不会降低大家到平坡体验绿水青山丰收味道的热情。平坡就在古南方丝绸之路的地形险要处——澜沧江西岸、博南大山对面的罗岷山东麓、双虹桥西端头。

龙江稻鱼节

中国农民丰收节“保山山水田园分会场”——隆阳区水寨洋芋节期间,笔者走进水寨,发现了沿古南方丝绸之路而居的平坡有一家名叫古道悠悠的农家乐,农家大哥李光标坚守在古道边,坚守在澜沧江边,丰收季里,摆出最擅长的生态绿色家常菜,引得游客们走了又来,吃了又吃,赞不绝口。饭饱茶余,游客们纷纷争着帮李光标给他还未起名的美食报起了菜名……然后,就有了“千年马帮菜”“博南天蒜”“平坡桃醋”等别具乡土韵味的菜名被一传再传、传成了澜沧江经典美景中的一道道美味。

兰山火腿松露文化节上的“小猪赛跑”

古道悠悠长长,生态味道甜美了平坡农家,有人说是马帮故事引来众多好奇者,而笔者依然坚信是丰收的味道让一切成为可能。在平坡这样的村子里,过着传统农耕生活,乡亲们过去最多混个温饱。如今,李光标在发展农家乐的同时,不忘照顾周围的村民,就近招收服务人员,为村里部分贫困户增加了一份收入,让乡邻的日子也甜了起来。古道悠悠长长,李光标做起生意也是悠悠缓缓地,菜刀起落间,还不时地陪客人拉家常,聊得最多还是各家甜美的日子。

水寨洋芋节

水寨洋芋节、千年马帮菜,山水田园保山的丰收故事顺着澜沧江奔涌前行,悠悠南方丝路古道沿保山青山绿水山峦绵延,甜美的日子在澜沧江昌宁县流域西边的南方古丝绸之路的另一段兰山古道同样是可圈可点。

在澜沧江飞虹地、古道幽谷处,笔者在昌宁县卡斯兰山社区群众甜美的日子里,体验和感受到了最令人欣喜的绿色生态气息、烟火人间气息。

农家特产甜美了兰山烟火

全民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欢庆气氛渐浓,在“保山山水田园农民丰收分会场”——昌宁县卡斯镇兰山社区,这里的丰收因为有了兰山火腿、山珍松露、兰山松子而散发着甜甜美美的烟火味道。

品兰山松露

兰山社区盛装打扮,布朗族村民载歌载舞与四方游客同庆丰收、同唱颂歌。前往兰山与当地百姓一同欢度火腿文化节、松露文化节的四方宾朋皆大欢喜、满载而归。笔者在当地采访时获悉,满载而归的丰收美景背后有着说不尽的党员干部带领贫困人家创造甜蜜生活的故事。

脱贫攻坚期间,卡斯镇实施的小作坊、小庭院、小养殖、小买卖的“四小产业”帮助村民过上好日子。村民根据自家情况,在党员干部、扶贫工作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式发展产业、创收增益,比如加工火腿、采集松露、采摘松果。居住在兰山社区二道桥的陈志美一家就是靠销售火腿告别了曾经的贫穷,现已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而其他村民也找到了自己最擅长的产业、并通过奋斗过上了甜蜜的日子。

兰山社区建档立卡贫困户过上了甜蜜生活的消息传遍澜沧江两岸、传出古道群山。市委、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获知了陈志美等兰山群众的发家故事,欣然走进了兰山百姓人家,褒奖了陈志美、段自寿等致富能手和脱贫模范。

“兰山火腿节”“松露文化节”期间,笔者到兰山采访问到哪家的火腿最多最好时,村民不约而同地推荐陈志美家,就连兰山社区第一书记、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长郑清也赞不绝口。

笔者忍不住敲开陈志美家的门,只见厨房火塘上挂着多只火腿,庭院里栽着一片有中药软黄金之称的重楼,地上摆满了核桃、酸木瓜……脸上溢满着丰收喜悦的陈志美告诉笔者:“举办火腿节,让外边的人也尝尝我们的兰山火腿,我们的火腿也换成了钱,丰收节还真为我家甜美的日子涂上了一层蜂蜜。”

千万个像峰塔般的松果堆满了兰山村民段自寿家的院子,松果里面的松子是公认的山珍,晒干了的松果外壳一层层绽放在人间烟火里。笔者正在忙着拍摄满院的山珍,段自寿偷偷回屋换上新衣服,语气满是自豪地请笔者帮助拍上一段视频……面对镜头,蓝天白云下、绿水青山间、幸福农家院子里,段自寿自信地用家乡话为兰山特产打起了广告:“兰山火腿最香、兰山松露最鲜、兰山松子最饱满……欢迎您到卡斯兰山来,我在兰山等着你!”

晚秋时节,兰山天朗云爽,最容易让人联想起同样是山水田园胜境的龙陵龙江乡,想起万亩龙川江特色优质烟叶基地、万亩“细红软”稻米基地、万亩稻花鱼养殖基地着上金衣的样子。

“山水鱼米桥”甜美了龙江百姓心窝

有一个很美的地方,那里不论是成片的稻田、古朴的房屋、歇脚的小亭,还是风吹稻谷的轻抚、孩子嬉戏的声音、水中鱼儿的掠影,无一不符合现代人对乡村的所有幻想,那里就是龙江乡。

龙江风景

中国农民丰收节、龙江乡的丰收画卷铺展在山水田园里、绿水青山中,挂在了寻常百姓家。党的十九大以来,龙陵县龙江乡抓实基层党建引领,全面推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将当地独特的“山水鱼米桥”资源打造成了造福造富龙江百姓人家的甜美产业。龙江乡党委书记告诉笔者,按照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规划,龙江乡将紧紧围绕“山水鱼米桥”优势特色资源,依托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基础,重点规划建设龙川江沿江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至2025年将建成万亩龙川江特色优质烟叶基地、万亩“细红软”稻米基地、万亩稻花鱼养殖基地,朝着生态旅游活乡的目标奋斗,全力打造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集生态农业、旅游观光、休闲体验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同时,大力培植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加强全乡茶叶初制所提升改造、“细红软”稻米精深加工、茶叶精深加工及水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建设,力争创建1至3个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资源红利最大的受益者正是龙江人民群众。

持续奋斗,建功新时代,山水田园保山丰收的喜讯还在持续发酵——国宝“永子”围棋产业催生的“永子小镇”在隆阳板桥开工建设、传统茶乡腾冲蒲川农民开启了稻虾旅游节、千年茶乡昌宁温泉茶山文化旅游节喜讯连连、施甸百香果荣登上了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档……甜美的笑脸数也数不尽,甜美的故事说也说不完!相信,山水田园保山因地制宜掘“黄金”,未来一定还将为农民打开越来越多、越来越阔的增收新大门。(作者 李秋 田欣蒋 建国 摄影 赵剑波 郑清 保山市委宣传部供稿)

  • 上一篇:“博士100分”第十八期开讲
  • 下一篇: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辛勤耕耘 荒山披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