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云南新闻

云南盈江:护“鸟巢”当“鸟导”赚“鸟钱”

时间:2019-10-19

在德宏拍摄的自然生态摄影师 张虹 摄

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是祖国西南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被誉为“中国鸟类资源第一县”,享有“活着的鸟类博物馆”的盛誉。

近年来,盈江县注重发挥生态优势,用好“鸟资源”,做好“鸟文章”,走出了一条生态观鸟脱贫致富新路子。

保护生态护“鸟巢”

红腿小隼 孙晓宏 摄

盈江县出台了《关于争当生态文明排头兵实施意见》等文件,申报成立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大盈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云南盈江国家湿地公园三块保护地,划定“雷区”、拉好“红线”。同时,整合1.5亿资金强化重点区域的生态修复、科研监测、科普宣教,每年安排1000余万元扶持发展经济林木,五年修复生态林地196万亩,森林覆盖率从73.9%提高到76.06%。

以开展“绿盾”专项行动、中缅生态保护合作行动为抓手,“铁拳”整治非法采砂、采矿、围垦等行为,打击破坏森林资源、偷猎盗伐野生动植物行为。同时,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重点聘用林业管护员2301人,对公益林、天然林划片包干、责任到人、专人管护,每年安排生态效益补偿金1500余万元,兑付管护费1400万元。

往日的石梯村长期靠山吃山、刀耕火种,周边形成大面积的“光头山”“黄土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近年来,在生态扶贫政策的带动下,村民放下了油锯、斧头、砍刀、兽夹、弹弓等“家当”,自觉投身于生态保护中,成功入选“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十佳公众参与典型案例,实现了旧习惯向新理念的转变。

通过多部门联合对国内仅栖息于大盈江流域的国家II级保护动物黄嘴河燕鸥开展跨区域、跨行业抢救守护行动,种群数量由2018年的7只增长到今年的13只,成为生态保护的典范。

如今,通过保护生态护“鸟巢”,盈江境内发现鸟类710种,占国内的51%,为全国之最,有黄嘴河燕鸥、冠斑犀鸟、双角犀鸟、灰孔雀雉、红腿小隼等国家I、II级重点保护鸟类60余种,成为名副其实的“鸟类天堂”。

建好“鸟点”引“鸟人”

绿胸八色鸫 朱边勇 摄

近年来,盈江县立足丰富的鸟类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生态扶贫模式,在部分乡镇建设鸟类监测点(观鸟人俗称“鸟点”,以下简称“鸟点”),寻找鸟类保护与脱贫增收的致富路。

工作中,盈江县严守生态红线,合理布局“鸟点”,规范间距设置,严格控制分布密度。按照“一个‘鸟点’一种明星鸟”的思路,差异化发展,因地制宜建成双角犀鸟、红腿小隼、灰孔雀雉等各具特色的“鸟点”43个。同时,着力加强“鸟点”管理,严格按照环境承载能力控制每日接待游客数量,设立游客诚信积分和生态休养期,适量适时科学投喂,将干扰降到最小。

为打好“观鸟名片”,先后举办中国盈江国际观鸟节、中外生态旅游发展论坛5次,参与人数达3万余人次,众多国内外观鸟爱好者慕名前来。

2017年,中国唯一一只能稳定观测、拍摄到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鹳嘴翡翠出现在那邦镇。随后,来自全国各地的3000余名观鸟、拍鸟爱好者“蜂拥”至那邦镇一睹鹳嘴翡翠风采。

统计数据显示,全县每年接待观鸟爱好者3万余人次,被广大国内外观鸟爱好者誉为观鸟“圣地”,“盈江归去不观鸟”在观鸟界广为流传。

农民变身当“鸟导”

花冠皱盔犀鸟 陈建伟 摄

发展观鸟游,“鸟导”是关键。

盈江县着力在农民变“鸟导”上做文章,鼓励引导村民建“鸟点”、当“鸟导”,吃好生态扶贫“观鸟饭”。

以感兴趣、爱鸟护鸟的村民作为重点,强化鸟类知识培训,做到持证上岗,实行“红黑榜单”制度管理,对不规范、瞎操作、乱收费等行为进行治理,规范“鸟导”行为、诚信服务。

目前,盈江有农民“鸟导”210人,均能熟练辨别150余种鸟类。“以前进山背刀,现在进山当‘导’”“家穷要喂鸟,人穷要读书”等顺口溜在各村寨口口相传。

为了满足游客需求,全县打造观鸟特色村寨4个,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40多个国家的观鸟爱好者不断涌入,8名农民“鸟导”9次走进央视为鸟代言,观鸟产业走向世界,农民“鸟导”接轨国际。

“我当上了‘鸟导’,认识了世界各地的观鸟人,赚了钱、见了世面,真是没想到。”傈僳族“鸟导”大蔡五说。

农民变身当“鸟导”后,收入大幅提升,生活质量、精神面貌较大改观,“鸟导”这一新名词已成为盈江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新兴职业。

做好服务赚“鸟钱”

观鸟 供图

聚焦“为游客提供优质观鸟体验”这一重点,盈江县鼓励群众搞服务、赚“鸟钱”。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整合资金,依山就势,支持农户建特色民居,开农家客栈,为观鸟爱好者提供住宿服务。

截至目前,全县建成农家客栈200余间,每年10月至次年5月的观鸟旺季,每家客栈每天可带来500元至1000元收益,农民变身当“老板”。

紧扣观鸟爱好者特点,鼓励村民为他们提供导游、交通、背包、送餐等服务,在观鸟协会的管理下,每次可获得服务费200元至1500元不等,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双角犀鸟 大山之魂 摄

村民蔡四全家齐上阵,家里开客栈,自己当“鸟导”,丈夫是志愿者,儿子接送观鸟人,儿媳提供送餐服务,全家都吃上了“观鸟饭”,3年多时间收入增加了40多万元,走上了不一样的脱贫致富路。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新手段,组建“中国犀鸟谷”旅游网站(微信小程序),通过观鸟协会规范管理,推动“互联网+”模式运用,开展线上鸟类知识讲座,建立“鸟导”信息库,及时发布近期鸟类情况、食宿信息等,网上预定监测口、客栈、“鸟导”等,科学调度服务车辆,有序推动观鸟旅游良性发展。

太平镇石梯村民小组自从赚上“观鸟钱”后,一步跨多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000多元跃到8000多元,家家住上新民房,从“直过民族”村中率先脱贫出列。

如今,观鸟旅游产业由点向面拓展,建成大盈江国家湿地公园、太平石梯、铜壁关、那邦、支那等12条经典观鸟路线,观鸟旅游已成为年直接经济效益超过1000万元的网红产业。同时,开发鸟类元素文创品、农特产品、手工艺品,把资源变资产、资产变收益,辐射带动一、二、三产创收2000多万元。

讲好故事结“鸟缘”

许博彦讲“犀鸟故事” 供图

为推进人鸟和谐相处,盈江县为观鸟产业、生态保护和贫困群众致富增收搭建平台,结下“鸟缘”。开办“观鸟自然课堂”,以展览、实地观摩和现场讲授的方式向全国各地中小学生传播“鸟知识”,讲好大谷地村民几十年如一日守护一窝犀鸟等“鸟故事”。

把护鸟故事从边疆小城讲到祖国首都,从课堂讲到人民大会堂;为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呼吁更多的人参与到爱鸟护鸟行动中来,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走进乡村学校讲犀鸟故事;走进边境村寨,传播动植物保护知识;走进教堂讲述保护生态环境的故事,走进机关讲述生态文明故事,倡导大家共同爱护鸟类、保护生态环境;主动为盈江“中国犀鸟谷”代言,在他的带动下,已有很多少年加入了爱鸟护鸟志愿服务队,加入到了护鸟爱鸟的行动中……新时代云南好少年许博彦用自己的行动彰显着当代青少年“保护生态环境,爱护野生动物”的责任与担当,把爱鸟护鸟的种子播撒到更广阔的天地。

以“鸟点+志愿者”的管护模式,盈江县对珍稀鸟类进行“重点照顾”,早观察、午投食、晚监测,把鸟看作自己的孩子,一只14次登上央视的双角犀鸟自然死亡后,负责看护的志愿者伤心落泪、寝食难安,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成为一段佳话。

此外,通过“四议两公开”方式,全县200多个村民小组将爱林护鸟、不准破坏生态环境等内容写入村规民约,结合民族“五用”宣讲措施,讲好观鸟脱贫致富的故事,用身边人、身边事启发和引导群众爱鸟护鸟,积极投身“鸟产业”,与鸟结下不解之缘。

近年来,盈江县用实际行动生动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通过护“鸟巢”、当“鸟导”、引“鸟人”、赚“鸟钱”、结“鸟缘”,让游客过足“观鸟瘾”、农民赚得“观鸟钱”,“砍树人”变成“护林人”“狩猎人”变成“护鸟人”,以观鸟旅游为代表的生态脱贫路子越走越宽。

如今,1329户5423人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生态扶贫得到实惠、增加收入、稳定脱贫,走出了一条以鸟为媒、青山装入钱袋子的“观鸟旅游”生态脱贫新路子。

云南网记者 杨之辉

  • 上一篇:德宏州盈江县总工会开展解困脱困行动暨送温暖活动
  • 下一篇:德宏州人民医院义诊暖人心